薛順斌
摘 要:撐竿跳高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要求十分高。多年來,我國在這一項目上一直處于劣勢,中等專業體育運動學校著力加強撐竿跳高專項教學,對于培養和選拔這方面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體校撐竿跳高專項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加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引導學生遞進式加強助跑、插穴和起跳、過桿訓練。通過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技術水平,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撐竿跳高成績。
關鍵詞:體校;撐竿跳高;心理;助跑;插穴和起跳;過桿;速度
撐竿跳高是田徑運動中唯一使用輔助器材完成動作的項目。運動員手持玻璃纖維竿,通過持竿助跑、插竿起跳、懸垂擺體、引體轉體、過竿等一系列復雜的動作,使人體騰起并越過一定高度的橫桿。在這一系統復雜的動作中,運動員與撐竿之間要有非常好的協調配合,這就要求運動員要有良好的協調性和靈敏性,所以撐竿跳高這一項目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復雜的竿上技術,以及優美的過桿動作。體校撐竿跳高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實際,加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引導學生從心理上全面提高對撐竿跳高的“感覺”,項目訓練教學中,著力從助跑、插穴、起跳、過桿四個環節加強科學指導,鍛煉學生的速度、靈敏度及專項力量,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撐竿跳高能力素質。
1 加強心理訓練,為高質量完成動作提供保障
在體育學校中對撐竿跳高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重點在于訓練撐竿跳高運動員的感覺。感覺,實際上是撐竿跳高運動員在應對外界環境過程當中,接受的刺激表征信息,這些信息在運動員的心理活動當中產生影響,運動員會自己作出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是系列性的組織、選擇以及解釋的過程。所以,體育學校應該從速度感知、節奏感知以及空中感知三種不同的感知層面,對撐竿跳高的運動員進行感知的訓練。速度感知上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時間的自我組織和分析,這樣在比賽場上能夠更好地把握各個分解動作的運動時間,從而糾正或者調整自己的步長。節奏感知上,主要是在聽到外部信號之后,對自己一系列動作的調整,長期訓練下才能夠把握住運動的速度和感覺。空中感知上,因為撐竿跳高的運動員在騰空的時候,是看不到橫桿的,背對著橫桿的條件下,撐竿跳高運動員需要靠自己的訓練習慣,感知橫桿所在,這也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素質。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注意力和自信心的鍛煉,避免比賽時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應該讓運動員意識到自己的運動潛能,并且善于運用自我暗示等方式克服在賽場上的一些恐懼心理,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運動節奏,進而戰勝自己心理的恐懼。
2 加強持竿助跑訓練,為高質量完成動作奠定基礎
在撐竿跳高中,助跑對整個動作高質量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通過助跑來產生較大的動能,有效地做好插穴,將動能儲存到撐竿上,通過撐竿的彎曲來轉化為勢能,然后將撐竿迅速地復原釋放彈性勢能并作用于人體,把人體拋到一定的高度是完成動作的關鍵因素。為了準確、有效地進行插穴、起跳的動作,必須以協調而流暢的節奏進行助跑,因此,實踐教學中,應著力引導學生加強助跑訓練,逐步提高學生對助跑節奏和速度的把握能力,為高質高效完成動作提供支撐。
1、加強持竿助跑技術要領訓練。
持竿助跑是撐竿跳高獲得動量的最重要技術環節,運動員兩手持竿于身體右側,右手自然握于竿的上端,拇指在竿外側,其余四指在竿內側,虎口朝下輕壓竿子,位于右側筋骨上;左手距右手約60—70厘米,位于胸腹之間離身體20厘米處,掌心向下。竿持定后,右腳先后撤半步,竿頭高舉過頭,偏向左側,然后再邁右腳起跑,平穩加速,有節奏地向前跑進,至最后4至6步達到最快速度。跑進中要有準確的步點,以利于完成后續的插穴起跳動作。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實際,指導學生科學持竿,助跑時適時調整持竿跑的速度和節奏,為高質量完成后續動作奠定基礎。
2、加強助跑速度訓練。跳躍的成功與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助跑的效果。助跑距離取決于加速方式與跑的速度,以及跑的步數、步長和步頻的變化。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為了讓學生在起跳前發揮最大跑速而增加助跑距離和跑的步數。但這個距離基本控制在38至45米之間,步數一般為20至22步。體校青少年學生因身高和加速能力有限,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短的距離標準內開展助跑訓練。同時,助跑距離又因跳躍比賽時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氣候條件、跑道情況和風向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例如,逆風條件下參加比賽,助跑距離通常縮短30至60厘米,而對于身材不高、短跑型的跳躍運動員,應以積極加速的方式開始助跑,隨著步頻的逐漸提高和步長的增大,迅速地發揮速度。身材高大的運動員可采用逐漸加速的助跑方式,平動方式的穩定性都直接影響助跑的準確性。要使學生深刻理解:成功的助跑應感到跑得輕松自如,兩腿有彈性。撐竿跳高要求努力提高助跑速度,要求助跑和起跳緊密銜接,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和撐竿的物理性能,創造盡可能大的騰起初速度和專項成績。
3 加強插穴和起跳訓練,為高質量完成動作提供支撐
插穴和起跳是撐桿跳高運動技術的核心。高質量完成助跑后,隨后的精準插穴和順利高質量起跳更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并引導學生加強訓練。初期訓練撐竿跳高項目時,學生往往能夠較好地完成助跑,卻總是掌握不好插穴和起跳動作。因此,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加強撐竿跳高的插穴和起跳教學訓練,指導學生在起跳腿踏上起跳點時,雙手相距15至20厘米,左肘關節向下,手腕上翻托竿,同時兩手將撐竿上端向前上方舉起,使撐竿處于頭的前方,并使竿頭沿插斗底板斜面平穩地插入穴內,接著雙臂繼續上舉,送髖,挺胸,配合擺動腿上擺,完成起跳動作。
4 加強過桿指導訓練,為高質量完成動作提供支持
過桿是撐桿跳高運動項目最后的重要動作,動作優美、安全地過桿是完成整個動作的重要保障。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順利地從起跳動作過渡到過桿動作。當起跳動作完成后,在過渡到過桿動作時,應引導學生找準過桿動作的相位劃分、起跳角、騰起角與竿弦角的變化,背水平時的左、右膝關節角與擺動的半徑、過桿時軀干角與重心速度、重心高度等,通過引導學生經常反復訓練過桿的這些動作要點,進而全面有效提高學生的過桿質量。
總之,體校田徑運動撐桿跳高項目教學,教師須從培養學生訓練興趣出發,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鍛煉,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在心理上找到撐桿跳高的“感覺”,逐步加強學生的助跑、持竿助跑、插穴和起跳、過桿指導訓練,通過循序漸進有針對性地訓練各個動作,全面提高撐桿跳高教學質量,進而全面提高學生撐桿跳高成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