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依據黑水城出土文獻《天盛律令》中所提到到國家(宋、遼、金、大食,回鶻)與西夏的貿易情況進行初步探索,由此看出這些國家與西夏之間頻繁的貿易往來,以及西夏在經濟交易中所取得的利益。
關鍵詞:《天盛律令》西夏 其他國家 貿易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trade with the countries (Song, Liao, Jin, Da Shi and Hui Hu) mentioned in the “Tian Sheng Law” unearthed by Heishui City, so we can see that Xixia traded frequently with these countries, and got the benefits in economic transactions.
key words:Tian Sheng Law Xixia other countries Trade
《天盛律令》由1908-1909年俄國的克茲洛夫(P·K. Kozlov,1863-1935年)在今黑水城遺址發現的西夏文獻之一, 現藏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天盛律令》是西夏仁宗仁孝皇帝在天盛年間(1149—1169)所頒發的一部法律文獻,《天盛律令》內容相當全面,本文就《天盛律令》出現的國家來闡述西夏與他國之間的經濟往來情況及西夏所取得的經濟利益。
首先我們來看看《天盛律令》中出現的與西夏往來的國家有哪些?
《天盛律令》第十九《供給馱門》 :“皇城、三司等往漢 、契丹賣者,坐騎駱駝預先又群牧司分給,當養本處 ,用時馱之。”1《天盛律令》第四 《邊地巡檢門》:“與沿邊異國除為差派外,西藩 ,回鶻,韃靼 ,女直相和倚持 。”2《天盛律令》第七《赦禁門》:“大食,西州國等買賣者,騎馱載時死亡,物及所賣物甚多,馱不足,說需守護用弓箭時,當告局分處 ……”3當然《天盛律令》中不僅僅就出現以上幾則有關西夏與他國交往的例子,此外《天盛律令》在第十八卷專門開辟了“他國買賣門”還有其他卷也反復且多處出現像“他國”“他國使者”等詞以此反映出西夏與其他國家的來往情況,下面我將主要就西夏與以上幾個國家的貿易交往情況進行闡述。
1 西夏與宋朝、遼、金之間的貿易
先說西夏與漢,這里的漢主要指的是宋朝,以漢民族為主的國家自然是宋朝,西夏前期與北宋的經濟往來較多,西夏與宋的貿易有朝貢、榷場和私市交易。史料多有記載去宋的使者人數、次數且獲利較大,例如“供奉之使,道路相屬”4,“朝聘之使,往來如家,牛馬駝羊之產,金銀繒帛之貸,交勝共利,不可勝紀”5,范仲淹說“累番使人貨販,貲廣通曰,所得不減三數百萬”。6,從這里可以看出西夏貿易金額之大,賺取之多。西夏經濟物種成分比較少,與宋的經濟貿易商品物種主要是 “以繒帛,羅綺易馱馬,牛羊,玉,氈毯,甘草,以香藥,瓷器,,漆器,姜桂,等物易蜜蠟,麝臍,毛褐,羚角,柴胡,縱蓉,紅花,翎毛”7 ,西夏與宋的貿易中,宋朝為了展示大國的形象,多是賞賜較多的物品,從上面的史料可知,西夏是獲利較多的。
西夏為了獨立強大,早日擺脫宋的管轄,李繼遷叛宋附遼,主動向遼示好,頻繁的與遼進行經濟上的往來,貢使貿易不斷,據統計西夏共向遼進貢24次,其中繼遷時9次,德明時3次,元昊時4次,諒祚時6次,秉常時1次,乾順時1次,8西夏與遼的貢使貿易物品主要包括“細馬二十匹,粗馬二百匹,駝一百頭,錦綺三百匹,織成錦被褥五合,縱容,甘石,井鹽各一千斤,沙狐皮一千張,兔鶻五只,犬子十只,以及佛經等”9,遼也回賜了大量物品,有“金腰帶,細衣,酒,果子等”10 ,除了貢使貿易外,西夏與遼也設置了榷場貿易,以遼為主,如遼在云中,上石楞坡,天德,云內銀甕等處設市場,允許雙方進行買賣交易。
北宋被金國所滅后,宋朝南遷,建立南宋,所以說西夏后期的貿易交往對象主要是金,鑒于兩國實力的對比,西夏與金的貿易主要是朝貢貿易和榷場貿易,夏向金朝貢的物品主要有,“禮物十二床,馬二十匹,海東青七,細狗五”11,金所回賜的物品有金,銀,布,衣,綾羅,貂裘,金帶等,榷場貿易的地點主要設在夏金邊界的“蘭州,保安,綏德州,環州,慶州,來遠軍”12,并在遼與西夏原來的貿易地點“過腰帶,上石楞坡,天德,云內,銀甕口”13也設立榷場,從開設的榷場數量可以看出夏金貿易的頻繁性而且交往也比較密切。
在貢使貿易中西夏除了獲得巨大經濟利益外,對其貢使以及隨從人員以及出口的物品的優劣等也作出了許多嚴厲的規定和限制,《天盛律令》規定“出使他國者往時,正副使、內侍、閣門、官,侍御印之總數當注冊,種種物當記之。以執前宮之賣者、駕駱駝、侍馬等所屬之私物,不許有官馱負之,倘若違律時,馱物者徙六個月?!?4從中可以看出出使他國者所運輸的官物私物有嚴格的規定,又如:“往隨他國買賣者,所賣官物而載種種畜物者,往時當明其數,當為注冊,往之他國時,官物當令賣之,所得價及實物當于正副使眼前校驗,成色、總數當注冊,種種當記之,以執前宮侍御印子印之”15,也就是說官物與私物要分開來賣,也不能隨意調換,還要加蓋印章作為官物的標記,如果有人私自破壞印記,偷盜物品要受到處罰,“他國買賣者之物以施印記時,擅自毀壞御印子,解而盜抽時,依邊等庫局分于官物入手法,當比偷盜罪加一等判斷”16。西夏是羊馬大國,在與宋,遼,金的貢使貿易中馬是西夏進貢的大宗物品,西夏對馬的照顧也給了極高的關注,為此《天盛律令》做了嚴格的規定對患病的馬匹要獸醫及時的治療,“馬院所屬熟馬、生馬及所與漢、契丹馬中之患疾病,生癩者,旦速告局分處,馬工當遣醫人視之”17。金也需要從西夏輸入大量馬匹,夏天盛十五年(金大定三年,1163年)七月,金世宗就“遣使至榷場市馬”18西夏后期的貿易對象主要是金,宋室南遷,原來靠通過歲賜,回賜,貿易等手段從北宋獲得的茶葉,絲綢伴隨著北宋的滅亡而中斷,在《天盛律令》中以茶葉,絲綢,銀兩來獎勵戰士和出色的完成工作的文臣,“次等升一級,大錦一疋,銀五十兩,茶絹十,中等升一級,大錦一疋,絹三段,茶四坨,下等升一級,雜花錦一疋,銀七兩,茶三坨,絹兩段,末等升一級,緊絲一疋,銀五兩,茶絹二?!?9作為獎品來犒勞有功之士,說明當時的茶葉,絲綢是西夏的稀有物品,由于特殊的歷史情況,金滅北宋,南宋距離較遠,因而茶葉和絲綢的獲得只能通過與金的貿易中獲得,金世宗曾說“夏國以珠玉易我絲帛,是以無用易我有用也?!?0endprint
2 西夏與大食,西州的貿易
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國(632-1258),大食商人很早就同歐洲、非洲、亞洲有貿易往來。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很多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坐船來到中國的沿海大城市,如泉州,廣州,揚州等地進行商業貿易,他們出售的商品主要是香藥,寶石,珍珠,象牙,犀角,然后再購買的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墨,香料等,眾所周知,中國的瓷器和絲綢遠近聞名,大多數大食商人通過對絲綢和瓷器的買賣來獲取巨大的利潤,史料記載,大食商人朝宋朝進貢走的的陸地路線,“大食國每入貢,陸有沙洲西界以抵秦亭”21,也就是先進入西夏,在經過沙洲,經河西走廊,最后進入宋的秦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食進入西夏肯金也會與西夏進行經濟貿易, 如西夏在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向宋朝貢“大石樣金渡黑銀花鞍轡,金渡黑銀花爐”22 ,西夏給宋的朝貢物品中有來自大食的東西,更證明了西夏與大食之間的商業往來, 又如《天盛律令》卷18“物離庫門” 提到有多種物品,其中“香象牙,珍珠,珊瑚,乳香,沒藥,龍腦”23, 我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來自阿拉伯的物品,此外在西夏人的飲食中還有一種來自大食的一種瓜,在西夏漢文字典《雜字·果子部》出現有“大食瓜”。24對于西夏是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駱駝的經濟價值不言而喻,對于大食駱駝管理者來說也受到了西夏格外的優待,西夏《天盛律令》卷19中說“大食之駱駝數依所成幼仔交納,大食之駱駝毛絨,酥不須交納,牧者持之”25。此可見大食的駱駝在動物交易中也是常見的,飼養駱駝的牧者還有不用交酥的好處。此外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文物管理所存放的小玻璃飾品,是在西夏古代遺址發現的,我們知道玻璃產于中亞和波斯。以上可知西夏與大食有貿易上的往來。
西州,即西州回鶻(848-1283),也是西夏的主要貿易伙伴,11世紀后,回鶻活躍在甘州以及其以西的地區建立了高昌(西州),于闐,喀喇汗等政權?!短焓⒙闪睢分形髦菥褪歉卟佞X,回鶻人善于經商,他們跟大食一樣,去宋朝經商貿易都要途徑西夏 ,《宋史·回鶻傳》中“然回鶻使不常來,宣和中,間因入貢散而之陜西諸州,公為貿易,至留久不歸。朝廷慮其習知邊事,且往來皆經夏國”26,又如《西夏書事》“回鶻土產,珠玉為最。帛有兜羅錦,毛疊,戎錦,注絲,熟綾,斜褐,藥有乳香,安息,篤褥 ,其人善造賓鐵刀,烏金銀器,或為 商販,市與中國,契丹等處,往來必由夏界”27 ,還有西夏漢文《雜字·果子部》記載有“回紇瓜”28。 這些史料都說明西夏與回鶻之間的貿易往來。
對于西夏來說,大食,西州的使節和商人多是途徑西夏的,西夏利用地勢上的優勢,制定了一些對大食和西州在經濟貿易上讓他們受到較好待遇,反應了西夏政府對大食和西州的貿易相當重視,例如《天盛律令》卷19“向他國使人及商人等已出者出賣敕禁物時,其中屬大食,西州國等為使人,商人,已賣敕禁物,已過敵界,則按去敵界賣赦禁物法判斷,以起行,他人捕舉告者當減一等,未起行,則當減二等,舉告賞亦按已起行,未起行得舉告賞法獲得。大食,西州等國使人,商人是客人給與處罰,按不得已給價當還之。大食,西州國等買賣者,騎馱載時死亡,及所賣物甚多,馱不足,說需守護用弓箭時,當告局分處,按前文所載法比較,當賣多少,不歸時此方所需糧食當允許賣,起行則所需糧食多少當取,不允許超額運走?!?9
稅收是一個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西夏一方面對大食、西州實行優惠政策,一方面又對他們進行征收稅費,當然也包括其他國家的過境商人和使者,并制定了相關的稅收政策,《天盛律令》卷11“他國來使,住與京師館譯,以官買賣,未住諸人不許隨意買賣,若違律買賣不納稅,則承諸人買賣逃稅之最。賜舉告賞當與前相同,以稅法納稅,并因不應買賣,徙二年。”30 對于富有的過境回鶻商人,西夏則是對他們征收比較高的重稅?!端赡o聞》中記載“(回鶻)多為商賈與燕,載以橐它,過夏地,夏人率十而指一,必得其最上品者,賈人苦之”31,可見西夏對回鶻商人收取的稅為什一稅,而且獲取上等物品?!短焓⒙闪睢肪?8“買賣稅門”專門制定了買賣稅收的條款,只可惜條文已殘失,我們只能看到條目的名稱??梢娢飨脑诙愂辗矫媸种匾暎源藖硖岣邍业慕洕鷮嵙?。
總而言之,西夏在與其他國家進行商品貨物貿易時,根據自身條件,盡多為自己國家爭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在與宋、遼、金的貿易中西夏一般是根據自己的實力與之進行經濟貿易,而與大食和回鶻的貿易則是通過轉手貿易和從中收取過境商品稅來充實自己國家的經濟,對于歷經將近二百年的西夏來說確實有其自己獨特的經濟貿易方式。
參考文獻
1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9“供給馱門”,第576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
2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4“邊地巡檢門”。第211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3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7“敕禁門”,第258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4 《長編》,卷65景德四年三月庚申,第1449頁 ,中華書局,1995年。
5 《范文正公全集》,卷9《答趙元昊書》
6 《長編》,卷372元祐元年三月壬申 ,第9007頁, 中華書局 ,1995年。
7 《宋史》,卷186《食貨志下八》,第4563頁 ,中華書局 ,1977年
8 據《遼史》,卷115《西夏外紀》統計,第1676——1681頁,中華書局,2016年。
9 (宋)葉隆禮,《契丹國志》,卷21《西夏進貢物件》,四庫全書383-775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10 (宋)葉隆禮:《契丹國志》,卷21《西夏進貢物件》,四庫全書383-775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11 (清)吳廣成:《西夏書事》卷38,第356頁,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endprint
12 《金史》,卷50《食貨五》,第1114頁, 中華書局 ,1975年。
13 (金)宇文懋昭:《大金國志》,卷13《海陵煬王上》,四庫全書,第383-902頁。
14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8“他國買賣門”,第568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15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9“他國買賣們”,第569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
16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9“供給馱門”,第570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
17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9“畜疾病門”,第576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18 (清)吳廣成:《西夏書事》卷37,第141頁,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
19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0“續轉賞門”,第349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20 《金史》,卷134,《西夏傳》,第2870頁,中華書局 ,1975年。
21 《長編》,卷101仁宗天圣元年 十一月癸卯條,第2342頁, 中華書局, 1995年。
22 《宋會要輯稿·藩夷》卷七之26。
23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9“物離庫門”550-551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24 史金波《西夏漢文本<雜字>初探》載《中國民族史研究》第二輯,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年
25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9“畜利限門門”577,588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26 《宋史·外國傳六-回鶻傳》,第14117頁,中華書局,1977年。
27 (清)吳廣成:《西夏書事》卷15,第137頁,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
28 史金波:《西夏漢文本<雜字>初探》載《中國民族史研究》第二輯,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年。
29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7“赦禁門”284--285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30 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訂律令》第11“使來往門”397頁 法律出版社2000年。
31 洪皓:《松漠紀聞》卷上,見《遼海從書》第一冊,第204頁,遼沈書社, 1985年。
作者簡介
曾金雪(1981-),女,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西夏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