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藥品安全事故、藥品廣告虛假等問題頻發,影響藥品使用安全性。為有效預防藥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需加大對藥品安全犯罪構成的分析力度,并構建全面、規范的防控體系。下面,本文從藥品安全犯罪困境出發,總結藥品安全犯罪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藥品安全犯罪;困境;防控措施
眾所周知,藥品多用于疾病的預防、治療,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性,需嚴格把控藥品。但是,從當前的藥品管理上看,多存在藥品安全犯罪現象,不但危及人們生命,還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這種情況下,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藥品安全防控體系,從而減少藥品安全的犯罪數量,維護人們的生命權益。
1 藥品安全犯罪管理困境
1.1 犯罪手段高科技,無法定性性質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雖然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但也為不良藥品的生產、使用帶來支撐,間接加大藥品安全犯罪行為的查處難度。在藥品安全的犯罪行為中,行為難定性、取證困難是常見現象,這是導致藥品安全犯罪持續增加的主要因素[1]。將廣州市的藥品安全犯罪作為例子,不法分子使用噴碼器更改過期藥品信息,對于過期藥品來講,其藥效也會消失。若人們購買這種藥品,就會耽誤治療時機。并且,在鑒定藥品時,多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鑒定,并保證具備專業知識。然而,我國當前的藥品鑒定中,普遍存在專業鑒定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匱乏的現象,致使藥品鑒定中無法定性假冒偽劣藥品,危害服藥者生命安全。
1.2 犯罪數量增加,危害嚴重
報告顯示,我國近幾年藥品安全犯罪數量持續上漲,如2016年,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就移送了1600件涉嫌犯罪的案件[2]。并且,起訴危害藥品安全的犯罪就有11900人。與此同時,所出現的藥品安全犯罪案件,也危害著社會穩定、公眾生命健康。將2012年的毒膠囊作為例子,藥品中所使用的明礬,就有多個價格,不但加重購買者經濟負擔,還危害生命安全。
1.3 犯罪行為組織嚴密,隱蔽性強
我國從事和假冒偽劣藥品生產相關的工作人員,多存在各司其職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形成了從材料采購、藥品生產制造、包裝及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這些藥品的生產過程,幾乎和正規藥品一致,因此,管理人員很難從中發現違法現象,加大藥品安全犯罪行為的認定難度。另外,這種藥品生產成本比較低,特別是和正規藥品相比,從某種程度上增加藥品生產數量,提高查處難度。
從我國的犯罪學結論上,他們不但是犯罪的受害者,還是犯罪發生的幫助者。由此可見,被害人也在引發藥品安全犯罪的因素。物質需求是人們的基本需求,然而,當這種需求被扭曲后,就會產生貪念。部分被害人因貪圖便宜,到不正規藥店購買價格低、不安全的藥品[3]。并且,藥品銷售機構也舉辦促銷活動,促銷的都是那些即將過期的藥品,當被害人購買這些藥品后,不能及時服用導致過期。再加上他們不愿意丟掉藥品,認為過期幾天危害不大,仍繼續服用,危害生命安全。
2 藥品安全犯罪的防控措施
2.1 強化藥品從業者法治教育,增強法律意識
法律是預防犯罪行為的關鍵,要想充分發揮法律優勢,除要保證法律的完整度外,還要明確法律適用范圍,針對違法亂紀的工作人員,立即制定有效措施進行懲罰、教育。制定相關法律,公之于眾,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當前,我國的藥品安全法律已趨于完善,但在新法律內容的宣傳、更正上仍存在不足之處。基于此,必須善用當地教育機構、新聞媒體等,進行法律法規的教育、宣傳,幫助藥品安全犯罪人員了解法律對自身行為的約束程度,降低犯罪意識,減少犯罪數量。另外,還要貫徹落實相關法律。藥品安全執法機構,明確分工負責、權責配合,嚴格按國家法律工作,一旦發現違法行為,該處罰就處罰,該移送就移送,堅決履行自身職責,及時查處藥品安全犯罪行為,并追究責任[4]。
2.2 強化刑法鏈接,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藥品安全犯罪發生的主要原因,和執法、司法機構鏈接不暢通相關,導致信息溝通缺失。針對該現象,應放寬藥品安全犯罪的移送標準,針對涉嫌犯罪的行為,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便于收集、了解犯罪證據。對于各部門存在的信息交流不通暢現象,應建立信息網站共享信息,通過將案件登記在網絡上,保證各部門信息的共享性。與此同時,還能保證各部門相互監督,提高工作效率。
對于藥品安全而言,民眾所了解的遠遠少于銷售者、生產者,他們所熟知的也就那么幾種常用藥,面對市場上種類繁多的藥品,是無法知曉藥品安全性的。基于此,藥品生產商需及時公布藥品安全信息,專家、政府等社會力量,還要幫助民眾解讀這些信息,保證藥品安全信息的公開性。在滿足信息公開需求的同時,還要重視對藥品安全的監管,借助報紙、廣播、移動媒體、圖書等媒介,提供和藥品安全相關的信息,并及時宣傳藥品安全重要性,揭露藥品安全犯罪行為,充分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5]。
2.3 強化藥品生產監管,禁止以罰代刑
現階段,我國的藥品安全監管機構以質量檢驗部門、工商機構、監管機構等為主,但是,在實際的藥品監管中,這些機構多劃分責任,各自工作,造成執法分散。并且,部分機構為滿足自身效益需求,通常實施以罰代刑的方法,使犯罪分子逃脫法律制裁。因此,國家藥品、食品監管機構需充分發揮自身管理職能,發揮各部門作用,一旦發現以罰代刑現象,立即追究負責人員的法律職責,保證藥品使用安全性。另外,還要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到藥品安全監管中,鼓勵民眾舉報存在執法問題的機構,及違法生產藥品的工作人員,保證藥品的生產質量。
此外,還要發動社會團體組織,建立公益訴訟。社會團體由事業單位、公民等自動組成,如學術性社團、聯合性社團、行業性社團等。在我國,和藥品安全相關的團體比較多,如中國醫藥協會、中國食品藥品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作為社會群眾的重要分支,是一股堅實力量。在政府打擊藥品安全犯罪的情況下,不但能調動社會團隊的工作主動性,還能充分發揮社會團體優勢[6]。一般情況下,藥品安全犯罪被害人過于分散,通過社會團體的參與進行訴訟,能引起社會各界重視,對潛在犯罪行為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3 小結
綜上所述,選用針對性的藥品監管法律、法規,認定藥品安全犯罪行為,確定犯罪行為罪責,加大藥品安全犯罪行為的處罰力度,有效預防犯罪行為的發生。和其他產品的安全問題相比,藥品安全問題具備一定的特殊性,保證藥品使用安全性,對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意義重大。因此,應根據當前的藥品安全犯罪管理困境,完善和藥品安全相關的法律,健全藥品安全防控體系,強化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在減少假冒偽劣藥品生產量的同時,營造安全的藥品生產環境。
參考文獻
[1]商小寧.藥品安全犯罪的困境與構建探討[J].現代交際,2017,12(7):69.
[2]王嘉玲,周志剛.危害藥品安全犯罪案件實證研究——以Z省為例[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公安理論與實踐),2016,26(5):20-30.
[3]謝毅,賈雪楓.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法經濟學防控路徑探析[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4,16(3):35-38,43.
[4]黎旭.環境犯罪和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檢察監督問題[J].法制與經濟(上半月),2016,22(5):197-198,201.
[5]王鵬.淺談新形勢下藥品安全犯罪的困境與構建[J].現代交際,2017,34(15):49-50.
[6]王雪,譚琳琳.藥品安全犯罪的產生原因及預防對策研究[J].商,2015,17(1):228-229,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