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復欣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80例,依據治療方法將這些患兒分為常規治療組(n=40)和常規治療聯合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組(聯合治療組,n=40)兩組,對患兒的臨床療效、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聯合治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95.0%(38/40)顯著高于常規治療組80.0%(32/40)(P<0.05),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治療組(P<0.05)。結論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好,能夠有效提高對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縮短患兒的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早期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重癥手足口病
[中圖分類號]R7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74-03
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病,誘發因素為腸道病毒,現階段,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是較為常見的病原體,會造成手足口等部位皰疹,一些患兒還會有心肌炎、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發生,5歲以下兒童是高發人群,重癥患兒如果具有較快的病情發展速度,還會死亡。在手足口病的控制中,關鍵是要早期干預將傳播途徑切斷。如果患兒已經感染手足口病,那么臨床就應該給予其抗炎、營養支持等治療,以對其病情進行有效控制,促進其并發癥的減少。現階段,臨床還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本研究比較常規治療與常規治療聯合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發現后者較前者具有顯著優勢,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80例,所有患兒均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08年)》中重癥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均知情同意。依據治療方法將這些患兒分為常規治療組(n=40)和常規治療聯合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組(聯合治療組,n=40)兩組。聯合治療組患兒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2~5歲,平均(2.4±0.7)歲。在病原菌檢查方面,26例患兒為EV71+,12例患兒為A16+,2例患兒為其他;在臨床表現方面,40例患兒為手足皮疹,39例患兒為肢體抖動或驚跳,38例患兒為發熱,36例患兒為口腔黏膜疹,14例患兒為呼吸心率增快;在輔助檢查方面,30例患兒為肺紋理增粗,28例患兒為CK-MB增高,24例患兒為WBC升高,12例患兒為心電異常。常規治療組患兒中男15例,女25例,年齡3~5歲,平均(2.3±0.5)歲。在病原菌檢查方面,25例患兒為EV71+,11例患兒為A16+,4例患兒為其他;在臨床表現方面,39例患兒為手足皮疹,39例患兒為肢體抖動或驚跳,39例患兒為發熱,35例患兒為口腔黏膜疹,15例患兒為呼吸心率增快;在輔助檢查方面,31例患兒為肺紋理增粗,27例患兒為CK-MB增高,25例患兒為WBC升高,11例患兒為心電異常。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組患兒接受常規治療,對患兒的炎癥、病毒進行積極抵抗,為患兒退熱,對患兒進行營養支持等;聯合治療組患兒接受常規治療聯合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治療,常規治療方法同上,同時給予患兒靜注2g/kg人免疫球蛋白(2.5g/瓶,四川遠大蜀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81257 87002 37957 91572),2d為1個療程。如果患兒有肢體抖動、神志緊張等出現,則對其應用20%甘露醇(廣西南寧化學制藥有限責任公司,H45020272)。
1.3療效評定標準
如果治療后患兒具有正常的體溫,肌陣攣癥狀消失,則評定為顯效;如果治療后患兒具有較低的體溫,在38℃以下,肌陣攣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則評定為有效;如果治療后患兒的體溫沒有降低甚至提升,肌陣攣癥狀也沒有減緩甚至加重,則評定為無效。
1.4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和記錄。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軟件SPSS20.0,兩組患兒的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x±s)來表示,用t檢驗,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等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兒中顯效18例,有效20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0%(38/40);常規治療組患兒中顯效10例,有效22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0%(32/40)。聯合治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治療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的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兒的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治療組(P<0.05),見表2。
3討論
手足口病屬于一種傳染病,誘發因素為腸道病毒感染,近年來,在我國,EV71+、A16+是最常見的病原菌。在手足口病的控制中,關鍵是要早期干預將傳播途徑切斷。如果患兒已經感染手足口病,那么臨床就應該給予其抗炎、營養支持等治療,以對其病情進行有效控制,減少并發癥。現階段,臨床還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為廣譜抗菌、抗病毒,本身及其抗體會促進免疫網絡形成,一方面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免疫替代作用,向人體注射后能夠促進血液中IgG抗體水平的增加及機體免疫力的增強。本研究結果表明,聯合治療組患兒中顯效18例,有效20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0%(38/40);常規治療組患兒中顯效10例,有效22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0%(32/40)。聯合治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治療組(P<0.05),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治療組(P<0.05),說明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改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患兒病程的縮短、恢復速度的加快,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死亡的主要因素為病毒感染引發的腦干損害、腦水腫等,因此在對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死亡率進行控制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將重癥患兒早期尋找出來,然后盡早對其進行干預。相關醫學研究表明,EV71中和抗體能夠對病毒感染進行抑制,被動免疫能夠促進乳鼠發病率及死亡率的降低。而人免疫球蛋白具有高效價EV71中和抗體,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能夠有效治療EV71感染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在其他病原菌感染引發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中,人免疫球蛋白可能具有更為顯著的免疫調節、營養支持作用,仍然需要相關醫學學者進一步深入研究證實。
總之,早期靜注入免疫球蛋白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好,能夠有效提高對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縮短患兒的退燒時間、精神癥狀改善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