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魏翔 黃班華 林福長等

[摘要]目的研究在肱骨骨折患者中使用MIPO技術進行治療及預后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作為本文的觀察對象,共48例,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24例,觀察組24例。給予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切開復位手術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則選用MIPO技術手術進行治療,觀察1年,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的效果相比于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的效果較優,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肱骨中段骨折患者使用MIPO進行治療的具有一定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并且對于術后恢復效果極佳,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在臨床上值得加大力度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MIPO技術;肱骨骨折;療效;預后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235-03
在骨科臨床中,肱骨骨折是極為常見骨折中的一種,而且,患者發生該肱骨骨折的原因較為多種,例如跌傷、墜傷、交通事故傷等。隨著現今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交通事業、工業也緊隨其后,進而致使肱骨骨折的發生情況增多,且每年仍處于一個上升趨勢。患者發生肱骨骨折后,不僅導致其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并且還會威脅到自身的生命安全。所以,為避免降低致死率、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應該實施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措施。以往,臨床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多是使用傳統的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但是,不僅容易導致并發癥發生,并且創傷大,疼痛程度嚴重,因此在治療中并未有顯著的效果。而有資料顯示,使用MIPO技術進行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縮短恢復時間,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本文現就采用MIPO技術對肱骨骨折患者進行治療、預后,并作研究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作為本文的觀嚴格根據察對象,將所有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4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0例,最大年齡為64歲,最小年齡為19歲,平均(38.6±3.2)歲,其中因摔傷導致骨折有8例,因交通事故骨折有16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1例,最大年齡為65歲,最小年齡為20歲,平均(38.9±3.4)歲,其中因高空墜落導致骨折有9例,因交通事故骨折有15例。所有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均接受x線診斷,確診為肱骨干骨折,并且其與家屬均同意并簽署就醫協議書。排除標準:心、肝、腎等器官疾病者,高雌激素血癥、惡性腫瘤者、孕婦、哺乳期婦女,排除合并神經、血管損傷,排除骨折疏松患者、病理性骨折。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臨床表現,評估病情情況后,取前外側切口,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觀察組患者使用微創MIPO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選用臂叢麻醉或者全麻,在患者的患肢處放置透視外展手術板。在骨折遠端,以肘關節上一巴掌為中心(患者的手掌,約6~8cm處),取上臂前外側切口,長約4cm,逐層進入,找到并保護橈神經,在其內側縱行劈開肱肌,進而充分暴露。在骨折近端,同樣取前外側切口,根據鋼板長度,作一4cm的切口。通過兩切口,于肱骨前外方骨膜外、肌肉下肌做一隧道。或通過牽引復位,或經骨折端小切口復位,經皮克氏針臨時固定,插入LCP鋼板,持骨鉗在骨折遠近端臨時固定鋼板,經C臂機透視調整鋼板的放置位置,根據骨折情況,逐一經皮切開、鉆孔,旋入螺釘,再經透視證實骨折復位良好,鋼板在位,閉合切口。兩組術后均予常規預防感染、懸吊制動、功能鍛煉等治療。
1.3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1年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情況,將其分為三個等級:(1)患者的各項功能已經恢復正常,骨折部位經X線檢查后,局部無任何異常活動、無壓痛、叩痛情況,在解除外固定的情況下,上肢能平舉1kg重物達1min,經過2周的觀察時間,骨折處不變形說明患傷處已經愈合為顯效;(2)患者的各項功能有所好轉,并且骨折部位經過X線檢查、功能檢測后,基本處于愈合狀態為有效;(3)患者的各項功能、骨折部位經過X線檢查、功能測定后未有任何起色為無效。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相加之和。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手術治療時間、出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術后感染、愈合不良、二次手術),并進行記錄。
1.5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文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83%,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的效果較差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手術、出院、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經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相比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較差,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照組所有患者中有3例術后感染、4例愈合不良、0例二次手術,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17%;觀察組所有患者中有0例術后感染、1例愈合不良、0例二次手術,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7%,兩組比較,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創傷骨折患者在患病后,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不僅會致使并發癥的出現,同時還提高了致殘率、致死率。以往,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多是使用傳統的常規手術,但是效果并不是很顯著。而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治療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常規手術,并且具有極好的效果。
MIPO技術具有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疤痕細微等優點,MIPO技術主要是用過間接的復位完成對骨折的整復對位,于上臂的隧道將內固定鋼板置入,這樣,能夠使骨折處軟組織的醫源性損傷可以盡量減少,或者避免,進而讓骨折部軟組織,以及骨膜覆蓋可以得到有效保護,確保骨折端的血運。該技術還可跨骨折區域的固定,主要是通過長的LCP完成,在合理的程度允許骨折斷端間存在微動現象,為間接愈合,能夠使骨痂生成、骨折愈合時間有效促進。而且,MIPO技術還能將螺釘的使用數目有效減少,降低骨板上螺釘的密度,讓對骨創傷、接骨板之間的集中應力得以減輕,這樣,不僅能夠使接骨板的疲勞斷裂、應力遮擋效應有效避免,同時還將再次骨折的幾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該手術技術與傳統的治療切開復位手術比較,創傷小,可降低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病率,縮短恢復時間,并且手術操作起來較為簡便,安全性較高。
經過本文研究數據顯示,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的方式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手術時間、出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70.83%、(45.31±7.12)min、(21.69±4.13)d、(31.68±4.52)周、29.17%,觀察組患者使用微創技術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手術時間、出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95.83%、(27.38±5.19)min、(13.84±3.33)d、(20.19±10.04)周、4.17%,兩組比較,觀察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出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提示微創技術對肱骨骨折患者而言,無論是在治療方面,還是在預后方面都具有極為明顯的效果。而且能夠縮短手術時間,在治療上手術成功率較為保障。
綜上所述,對肱骨骨折患者使用MIPO技術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既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并且,還可縮短術后恢復時間,預后效果極好,在臨床上具有廣泛推廣的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