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科技與教育處、新聞宣傳中心
1月11日下午,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專門聽取了浙江省地質調查院“送科技下鄉”活動成果匯報。科技下鄉,本應送到鄉村的地質成果,跑進城里為哪般?
事情從頭說起。2017年5月,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以及省地質調查院等單位參加了省政協在建德市、松陽縣舉辦的“送科技下鄉”活動,送服務、送項目、送技術、送物資,為地方提供國土資源科技服務。活動開展前,省國土資源廳主動到建德市、松陽縣了解需求,對接“送科技下鄉”工作。
這次“送科技下鄉”活動的內容與往年差不多,活動結果卻與往年大不同。
在送項目方面,由省地質調查院開展并完成的“建德市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及建檔試點項目”和“松陽縣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及建檔試點項目”成為一大亮點。
兩個項目調查成果豐碩。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調查摸清了建德市和松陽縣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土壤環境“家底”,建立了土地質量檔案,查明了土壤養分豐缺情況和土壤污染面積,圈定了富硒土壤,為地質調查成果服務土地管理、現代農業發展、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通過調查,地質專家在建德市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內圈出6處富硒土壤資源區,面積達2.89萬畝。專家建議建德市開展富硒土壤詳查,做好富硒土壤的保護與開發規劃,建立以生產富硒大米為主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富硒白蓮產業園。松陽縣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土壤環境質量較好,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土地面積達6.48萬畝,占總面積的89.57%。專家建議松陽縣組織開展綠色食品產地認證,做大做強綠色無公害特色農業,走綠色生態型農業發展之路。
“這次國土資源部門開展的‘送科技下鄉’活動,不是湊熱鬧、裝樣子,而是實打實,有始有終、善作善成。”聽完項目組情況介紹,參加這項活動的省國土資源副廳長張國斌深有感觸,“省地質調查院的工作成果為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分類、劃分農業產業功能區提供了科學依據。”
“地質工作要為鄉村振興尤其是產業興旺服務。下一步,我們要向地方移交成果,送地質成果下鄉,讓地方了解和用好成果;省廳還要指導、督促、跟蹤成果的應用工作,更好地發揮地質成果的作用。”張國斌副廳長表示,“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大有潛力,希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