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潔
加快建成美麗中國的“浙江樣本”,必須真正做到像對待生命一樣悉心照料生態環境,對其尊重、順應和嚴加保護
2018年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再次強調“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話雖簡單,卻重如千斤。近年來,這句話被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提及,并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必須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
浙江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萌發地。2002年習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就把綠色發展作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底色,明確了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的發展目標,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以及“農村是生態建設的主戰場”“環境污染整治是基礎性工作”“發展循環經濟是治本之策”等一系列執政理念,并且精心構建了以《浙江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提出的“五大體系”和“十大工程”為四梁八柱,“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811”環境污染治行動和“991”行動計劃為重要抓手,同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欠發達地區和海洋經濟等發展戰略相融合的“綠色浙江”發展新模式。
當前,生態環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全國“兩會”后,生態環境部正式組建,整合了原環境保護部的全部職責和其他6部委相關職責,有望告別“九龍治水”的局面,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加快建成美麗中國的“浙江樣本”,必須真正做到像對待生命一樣悉心照料生態環境,對其尊重、順應和嚴加保護。
“吃對藥”。就是培育綠色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深入推進“三改一拆”“浙商回歸”“四換三名”“四邊三化”等轉型升級組合拳,緊密結合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鄉村振興和低收入百姓增收等重大舉措,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環境友好型綠色產業,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金融支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治好病”。就是強化治本措施,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高標準推進“五水共治”,強化飲用水安全保障、加強重點流域和平原河網治理、突出加強近岸海域保護、高質量推進污水處理、大力推進防洪水排澇水。統籌抓好治土、治氣和垃圾處理,著力解決工業臭味擾民問題,合理布局、統籌推進餐余垃圾、固體垃圾、建筑垃圾、危廢處理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總量零增長和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
“多休息”。就是實施節能減排,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設生態屏障。推動工業、建筑、交通、商貿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耕地、森林、河流、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會養生”。就是強化改革創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新政。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快環保監測監察執法體制改革,全面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財政收費制度,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獎懲機制、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和用能權交易制度。
“勤體檢”。就是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實績綜合分析,建立生態文明目標體系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