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東風+孫昂+趙紅亮+曹依靜+劉利民+張丙孝+賈鳳榮
華玉蘋果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以藤木一號為母本、嘎拉為父本雜交培育的早熟蘋果新品種,2008年通過河南省林木品種審定。2011年春季被引人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商丘綜合試驗站進行試種。經過6年的觀察,表明該品種適應商丘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表現為早熟、品質優,現將其引種表現介紹如下。
1引種園概況
試驗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張閣鎮孫集村(東經114°49'~116°39',北緯33°43'~34°52'),該區域地處黃河故道中心地帶,為典型黃河沖積平原,豐富的光、熱、水、氣資源有利于蘋果的生長。該區屬暖溫帶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蘋果萌芽開花早、成熟早,適宜發展早熟品種的地理優勢明顯。全年平均氣溫14.2℃,當地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44.5小時,無霜期180-211天,年平均降水量623.4毫米。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1.2%,氮、磷、鉀含量分別為0.10%、0.13%、2.03%。
引種園2010年建園,立地條件基本一致,地勢平坦,壤土,pH值6.4,排灌便利。主栽品種為長枝型品種,M26,主要品種有華碩、華玉、嘎拉類等;采用具有8~15個分枝的標準大苗定植,株行距2米x4米,高紡錘形整形(圖1)。
華玉第一年春季定植后不定干、不短截,去除距地面不足60厘米的分枝以及直徑超過中干1/2的分枝,保留的分枝都不短截;秋季將中干上的新梢拉至95°~120°,冬季將粗度超過著生部位中干直徑1/3以上的側枝全部疏除,其余側枝保留,不打頭,對中干延長頭輕剪。每年將所有長度超過25厘米以上側枝拉到水平以下(圖2),一年生枝上的新梢采用刻芽、擰梢、拉枝等方法,緩和樹勢、提高產量,春季疏除部分花芽;隨著樹齡增長,每年要去除頂部1~2條競爭枝以保持樹形,另外需及時更新小主枝。
入冬前、萌芽期各灌水一次,其余階段視旱情澆水補充水分;在做好徹底清理園區病蟲害枝條等基礎上,化學防治以噴施波爾多液為主。
在植株發育期間,觀察其生物學特性、物候期、生長結果習性、抗逆性,果實成熟后測定單果質量、縱橫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標。
2引種表現
2.1生物學特性
華玉在商丘新梢淺綠色,上覆一層白色茸毛,1年生枝淺灰綠色,平均節間長2.9厘米,皮孔多為圓形,稀松中多、黃白色;多年生枝灰綠色。葉片橢圓形,中等大小;葉基部截形,托葉月牙形、小,葉尖驟尖,葉緣鋸齒鈍。成熟葉片深綠色,幼嫩葉片淺綠色,葉背有層薄薄的茸毛;葉柄長3.4厘米,較細,葉柄基部與枝條夾角小。葉片平均長、寬為9.7厘米×5.4厘米,花蕾粉紅色,盛開花白色,中等大小。
2.2物候期與生長習性
在商丘,華玉正常年份3月21日前后萌芽,4月10日前后盛花,與嘎拉花期基本相同;華玉果實于7月上旬成熟,較嘎拉約早兩周成熟;兩者落葉期均在11月下旬(表1),商丘引種的華玉與親本嘎拉物候期基本一致。
華玉生長勢中庸,平均新梢長約43.7厘米,大于嘎拉新梢的35.4厘米;華玉的萌芽率54.5%,較嘎拉的50.2%略高;華玉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短枝:中枝:長枝比例約為1.9:1.2:1;栽植第六年平均單株產量約為33.2千克(表2);幼樹呈現旺盛生長,隨著樹齡的增大生長趨向中等,樹體緊湊。
2.3果實經濟性狀
華玉的果實果面光潔,初熟果皮青綠色,完熟后黃綠色,著鮮紅色條紋(圖3)。梗洼深廣,萼洼中深,萼片宿存;果肉乳白色、微帶淡黃色,肉質細脆,爽口。果形近圓形,平均縱徑7.2厘米,橫徑8.2厘米,果形指數0.88;平均單果質量184.5克;采收時果實去皮硬度9.7千克,平方厘米;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表3),果實脆甜,品質優良。
3小結
華玉適宜商丘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果實較大,具有平均單果質量184.5克,去皮硬度9.7千克/平方厘米,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果實風味脆甜。生長特性、生物學習性、果實品質和產量等綜合性狀優于親本嘎拉。由于華玉不抗炭疽葉枯病,在栽培中要注意防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