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霞

【摘要】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多元化、階段式健康教育的臨床評價。方法 從本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期間入院并采用多元化、階段式健康教育的冠心病患者中選出40例,列為觀察組,同時選擇同時期入院進行治療護理而不采用多元化、階段式健康教育的冠心病患者40例,列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對于冠心病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健康教育的護理工作后,觀察組患者對疾病各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比對照組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的97.5%也比對照組87.5%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多元化、階段式健康教育是冠心病患者護理措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增強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強化自覺性,促進健康的恢復。
【關鍵詞】冠心??;多元化;階段式;健康教育;臨床評價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3..02
在臨床的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一種高效的護理干預手段,為冠心病等重要疾病的患者提供很好的二級防御[1]。但我國不少區域的醫院護理工作中,真正應用且發揮健康教育成效的并不太多,這與患者本身疾病知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差以及醫院護理工作執行不到位有關,但不可否認健康教育的有效價值。對冠心病患者展開多元化、階段式的健康教育,才能提高患者疾病安全意識。本研究選入我院一定時期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對比分析是否采用健康教育的不同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將具體的情況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入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80例患者,患者入院時經診斷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國際心臟病協會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且患者無認知障礙,能夠正常溝通,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配合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患者是否采用健康教育護理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為35~74歲,平均為(62.3±3.1)歲,文化程度包括21例初中以下,8例高中和11例大專以上,患者住院時間在6~36天之間。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在37~73歲之間,平均年齡(63.4±3.2)歲,文化程度包括19例初中以下,11例高中和10例大專以上。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中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數據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以口頭宣傳為主,結合專欄閱覽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觀察組患者則采用我院提供的多元化、階段式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我院成立健康教育小組,組成人員包括專業醫生、護士,制定科學合理的冠心病健康教育模板以及對應的知識問卷。在第一階段中,即患者入院時期護理人員就要為患者進行首次健康宣教工作,教授有關冠心病定義、引發原因、發病機制、臨床特點以及治療方法等知識。進入第二階段后,護理人員充分利用患者在院時間進行宣教和評估,比如選擇周一下午由護士進行宣教,鞏固復習患者入院時的冠心病基礎知識,對該疾病的內容進行再教育,隨后開始認識新知,即冠心病的用藥常識、飲食護理、運動鍛煉、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危險因素以及各種意外情況的預防知識,讓患者提高警惕,并掌握自我急救和監測病情的有效方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讓患者積極參與其中,比如利用半小時~1小時為患者展示疾病相關圖片,播放有關宣教視頻等等。第三階段在患者出院的前一天進行,教育內容為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和自我管理,著重強調返院檢查的必要性,擬定復診時間,并將要領制作成為小卡片發放。整個健康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還要充分重視患者的反饋意見,每天保持與患者進行10 min交流,取得互信,專業性回答患者的疑惑,進一步提高患者疾病意識[2]。
1.3 觀察指標
采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為患者進行考核,考核時間分為兩次,即入院時和護理后,考核冠心病知識點包括疾病高危因素、疾病內容、預防知識、自救方法以及復診重要性,讓患者在護理人員的監督下進行填寫,各項知識點滿分100分,70分以下為不合格,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知識考核的合格率[3]。同時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展開護理工作的調查,滿分為100分,超過90分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疾病知識考核成績
兩組患者入院時各項疾病知識及格率接近的情況下,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高危因素知識、預防知識等疾病知識的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我院護理工作滿意度達到97.5%,比對照組的87.5%更高,P<0.05。
3 討 論
有研究顯示,利用健康教育強化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有很好的效果,是臨床治療不可或缺的補充措施,也是具有治療意義以外的一種特殊服務,護理人員要融合健康教育與互動性的原則,讓患者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愛,加強信任感與依賴感,從而更高效地吸收護理人員提供的專業疾病知識,并在醫院的有效康復場所中,強化疾病意識,提高醫從性,自覺將其作為健康恢復的要求與習慣。
在本研究中,應用了多元化、階段式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與合格率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比沒有進行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患者更好,表明健康教育發揮了應有的價值和作用,讓患者看到了恢復的成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多元化、階段式健康教育能夠促進冠心病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復,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紅霞,李 雁.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在冠心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36):3451-3452.
[2] 崔明玲,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3):419-420.
[3] 張麗芳.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海峽藥學,2012,24(4):267-268.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