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偉
【摘要】目的 分析全程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預防接種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共選擇280例預防接種小兒,隨機分為觀察組140例和對照組140例,對照組給予疫苗接種及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疫苗接種及全程護理干預模式。結果 觀察組小兒配合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非常滿意60例,比較滿意36例,滿意30例,不滿意14例,總滿意率為90.00%;對照組非常滿意28例,比較滿意31例,滿意37例,不滿意44例,總滿意率為68.5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總滿意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出現5例硬結,4例發熱,3例惡心、嘔吐,1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29%;對照組出現12例硬結,5例發熱,6例惡心、嘔吐,2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86%;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全程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預防接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預防接種;全程護理;應用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3..02
近年來,多種傳染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且其傳播速度也越來越迅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及生命。針對傳染病的防控,預防接種則是一種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法之一。計劃預防接種不僅是我國衛生管理部門針對各種疫情開展的預防措施,同時也是小兒應具有的一項基本權利[1]。其是指一種目的明確、有計劃的將多種防疫藥品、疫苗等在人體內接種,以使其產生一些特異免疫能力,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2]。小兒計劃免疫是此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對于小兒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故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但由于多種原因,如接種疫苗后的不良反應,小兒對接種疫苗的拒絕,以及某些家長的影響等[1],導致接種過程不順利,對小兒的健康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本研究即是針對進行預防接種的小兒,開展了全程護理措施干預,并觀察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吉林省吉林蛟河市天崗鎮中心衛生院進行預防接種的小兒共2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140例及對照組140例,觀察組中男68例,女性72例,年齡3個月~6歲,平均年齡(2.59±0.83)歲;對照組中男65例,女75例,年齡2個月~5.5歲,平均年齡(2.56±0.88)歲。兩組小兒的性別、年齡、接種疫苗種類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接種方法
針對所有本研究納入的小兒,均按照正常接種程序,按規定時間給予疫苗接種,包括百白破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脊髓灰質炎疫苗等。在給予疫苗接種的前后,給予護理措施干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護理干預
2.1 對照組
在給予疫苗接種的前后,按照護理常規給予護理,如告知家屬按時帶領小兒前來進行預防接種,并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注意對查體室、接種室嚴格消毒,避免感染;將小兒及家屬帶入查體室后進行常規體檢,了解近期小兒的身體情況,是否存在疫苗接種禁忌癥等,同時告知家長在接種疫苗后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不必緊張。
2.2 觀察組
在給予疫苗接種的前后,給予全程護理干預模式進行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接種前護理
在接種前1天,應電話連續小兒家長,告知其應注意清淡飲食,避免攝入刺激性過強的食物而導致接種后出現不良反應;開始接種前,應向家長介紹本次接種疫苗的作用、特點及不良反應等,提高其對疫苗接種的認知水平,同時使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對小兒進行查體,詢問近期是否出現發燒、感冒等情況,確定是否適合進行疫苗接種;年齡較大的接種小兒,常會在接種疫苗前出現一些如緊張、恐懼等心理[4],針對此類小兒,護士應積極與其溝通,取得小兒的信任,轉移其注意力,做好安撫工作,有利于促進預防接種的順利進行。
(2)接種護理
在開始接種時,護士首先應將要進行接種的疫苗進行全面檢查,包括有效期限、質、色等,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進行接種;其次,應再次核對小兒的個人信息,同時觀察接種小兒注射部位的情況,如是否存在破損、炎癥、疤痕等,如有上述情況應考慮變換接種部位;再次,在注射過程中,應繼續給予心理護理,如撫摸小兒、安慰小兒、轉移小兒的注意力等,以消除其緊張和恐懼心理,同時指導家長幫助小兒選擇正確的體位,以環抱體位最佳;最后,接種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局部消毒,在抽取疫苗時做到劑量準確,在注射時應動作熟練,“進針快、拔針快,推藥慢”[5],并反復按壓注射部位,減輕小兒的疼痛感,疫苗接種結束后立即用無菌棉簽在注射部位進行按壓,注射疫苗的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小兒的情況,如出現頭暈、頭痛、汗出等意外情況時,應給予及時的處理。
(3)接種后護理
在疫苗接種完成后,護士應告知家長留院觀察
30 min[6],在此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小兒是否出現某些不良反應,如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等,如出現應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再者,告知家長接種當日,不得給小兒洗澡,或接種部位接觸水液,避免發生感染,同時不可搔抓接種部位告知小兒應多飲水、避免過多的活動、注意休息等。告知家長下次接種疫苗的時間,及時至醫院進行接種。
3 結 果
3.1 小兒配合度比較
評分標準:①0分:稍不愿意,配合較好。②1分:偶見哭鬧,配合尚可,或稍有躁動。③2分:哭鬧多,躁動明顯。④3分:哭鬧、躁動嚴重,需強行制動。觀察組0分59例(占42.14%),1分35例(占25.00%),2分27例(占19.29%),3分19例(占1.59%);對照組0分27例(占19.29%),1分28例(占20.00%),2分40例(占28.57%),3分45例(占13.5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小兒配合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3.2 家長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60例(占42.86%),比較滿意36例(占25.71%),滿意30例(占21.43%),不滿意14例(占10.00%),總滿意率為90.00%;對照組非常滿意28例(占20.00%),比較滿意31例(占22.14%),滿意37例(占26.43%),不滿意44例(占31.43%),總滿意率為68.5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總滿意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3.3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出現5例硬結,4例發熱,3例惡心、嘔吐,1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29%;對照組出現12例硬結,5例發熱,6例惡心、嘔吐,2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86%。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4 小 結
綜上可見,全程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預防接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可提高小兒預防接種的配合度,以及小兒家長的滿意度,同意又可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效果滿意,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秀花.淺談系統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24):5070-5071.
[2] 陳紅霞.護理指導在兒童計劃免疫接種中的重要性[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2):115-116.
[3] 許菊麗.老年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現狀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1):1518.
[4] 佟 偉.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2015,9(11):222-223.
[5] 曹繼真.整體護理干預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9):77-79.
[6] 李燕荷,張麗君.全程護理干預在小兒預防接種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5,7(1):34-36.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