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天用


1.曲比史古在暫借的民房里給孩子們上課

2.馬君教學齡前兒童洗手

3.楊兵與孩子們坐在石頭上一起讀書

4.馬君批改學生試卷

5.馬君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

6.付玉生教孩子們炒茶葉

7.王菲給全國鄉村教師做培訓
我1997年中師畢業后進入廣東省中山市東升鎮東升小學任教,至今已20年。
我任教科學課。小學的科學教材上涉及一些物理、化學、地理現象,有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常常難以理解,下課后常有學生問我“為什么會這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后來,我想到一個辦法——借助教具,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
可是,鄉村學校教學條件差,缺少教學儀器。于是我開始自制教具,將一些廢舊物品回收、拆解,再根據教材進行設計組裝。舊風扇、兒童玩具、舊手機,各種看似無用的東西都留下來,有一天就可能出現在自制教具中。
教學“晝夜長短變化”時,由于內容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困難,用傳統教具上課,一節課下來能聽懂的學生少之又少。為此我特意制作了一臺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探究儀。一看到會動的、發光的東西,小學生都很感興趣,上課非常積極,同時也能直觀地通過實驗數據得出晝夜長短變換規律。
通過對比,我發現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形式效果非常差,而學生一次實驗成功會比老師講一百遍知識點還要強。學生十分愛上這種既能玩又能在玩中學到知識的科學課。利用自制教具教學使科學課更富有趣味,教學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十幾年來我制作了20多個教具,“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斜面特點探究儀”“風能、太陽能、熱能、光能發電演示儀”“太陽直射、斜射實驗儀”“多種能量的轉換”“四季成因探究儀”“水流量大小探究儀”“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探究儀”等,其中3個獲國家一等獎,4個獲省一等獎,2012年被評為“全國自制教具能手”。我利用這些自制教具給學生上科學課,力爭把抽象的科學知識具體化,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我利用自制教具改進教學獲得成功后,同事、周邊兄弟學校的部分老師也跟著我學習自制教具,全國多個省份老師找到我的聯系方式,跟我交流教具的制作與使用。他們說我制作的教具比現在能買到的一些教具效果還要好,也有人說農村小學有這樣的科學老師是農村孩子的福分。
同學、同事們都問我為什么不離開這所農村小學去待遇更好、條件更好的學校,也有不少城里學校向我拋出橄欖枝,但我并不打算離開。我喜歡這個充滿愛又播撒愛的三尺講臺,我愛這群孩子,我要讓鄉村的孩子也能做各種實驗。看見學生求知的眼神,聽見家長說“在你的教育下,孩子更喜歡科學了”,我很滿足。
現在我每周要給學生上10節科學課。雖然忙,但我并不覺得累。只要有空,我就會帶著學生一起做儀器,一起進行科學探索,我希望以此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小學的科學課不是要讓學生學到多少知識,而是要讓他們愛上這門學科,讓他們的手和腦動起來,用探究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我在他們心中播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或許下一個愛迪生就出在我的學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