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丹, 邊平達,江 萍,方志萍,吳惠英,陳錦平
(浙江省人民醫院望江山院區,杭州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24)
腕部骨折(即前臂遠端骨折)是一種嚴重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1-2],有調查結果顯示,在老年人所有的骨折中,腕部骨折約占17.35%,占第3位,僅次于髖部和腰椎骨折[3]。老年人腕部骨折有哪些常見誘因,60歲前后及不同性別的腕部骨折發生率是否存在差異,目前國內還缺少類似的調查。為此,我們回顧性地調查了817例老年人的腕部骨折情況,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自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來本院體檢的老年人。納入標準:年齡≥60歲的老年人,且能接受問卷調查者;排除標準: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而影響調查者。最終納入研究的老年人共817例,年齡60~98歲,平均(83.25±3.47)歲;男性524(64.14%)例、女性293(35.86%)例;合并高血壓585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03例、2型糖尿病176例、慢性胃炎1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39例。
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伴隨疾病,有無發生腕部(包括橈骨、尺骨)骨折,以及腕部骨折發生時的年齡、誘因等。
在817例老年人中,71例有腕部骨折史,其中4人先后發生雙側腕部骨折,共75人次。
817例老年人中,24例在60歲前有腕部骨折史,其中1例先后發生雙側腕部骨折,共25人次,腕部骨折發生率為3.06%(25/817);47例老年人腕部骨折發生在60歲以后,其中3例先后發生雙側腕部骨折,共50人次,腕部骨折發生率為6.12%(50/817)。經統計,60歲前后腕部骨折的發生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69,P=0.005)。表明60歲以后老年人腕部骨折發生率高于60歲以前。
在524例老年男性中,15例有腕部骨折史,其中2例先后發生雙側腕部骨折,共17人次,腕部骨折發生率為3.24%(17/524);而在293例老年女性中,32例有腕部骨折史,其中1例先后發生雙側腕部骨折,共33人次,腕部骨折發生率為11.26%(33/293)。經統計老年男性和女性腕部骨折發生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239,P=0.001)。說明老年女性腕部骨折發生率高于老年男性。
經統計,在50例老年期腕部骨折中,摔倒導致腕部骨折共42例(84.00%),其中滑倒21例、絆倒9例、踩空8例,另因頭暈而跌倒2例,因公交車啟動過快而跌倒1例,騎車時跌倒1例;其次是被車撞倒,有8例(16.00%)。統計學處理表明,摔倒是老年人腕部骨折的主要誘因(χ2=16.248,P=0.001)
腕部骨折通常是在跌倒時伸展手臂撐地后發生的,常見的是遠端橈骨移位的Colles骨折。在臨床上,與髖部和腰椎骨折相比較,腕部骨折相對不受重視。其實腕部骨折如治療不當,也可產生比較嚴重的并發癥,如痛性營養障礙、腕管綜合征、畸形愈合和橈腕骨性關節炎等,從而嚴重影響腕部的功能[4],因此也應該積極預防。
本調查結果顯示,60歲以后腕部骨折的發生率(6.12%)是60歲以前(3.06%)的2倍。老年人腕部骨折發生率之所以明顯增高,主要是由于隨著年齡逐漸增加,老年人腕部骨量不斷減少、骨組織微結構逐漸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所致。因此,人們在年輕時就應堅持喝牛奶、曬太陽和堅持體育運動等,從而盡可能提高自己的骨峰值;而進入老年期后,一定要定期測量骨密度,一旦發現患有骨質疏松,就應及時在醫師指導下接受正規治療[5-8]。
本調查結果顯示,老年女性腕部骨折發生率(11.26%)約是老年男性(3.24%)的3.5倍,這與女性年輕時骨峰值較低,且其在絕經期后骨質丟失較快,骨質疏松患病率較高密切相關。由于在絕經期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細胞活性增高,女性在絕經當年約會流失全部骨質的10%,隨后每年約流失3%左右[9]。而男性的骨峰值較高,且其進入老年期后骨質丟失相對比較緩慢,因而骨質疏松的患病率也遠較女性低。有調查資料顯示,在80歲以上的老人中,女性骨質疏松患病率約為70%,而男性僅為20%[10]。因此,女性在絕經期前后應十分注意骨質疏松的預防,必要時接受激素治療。
本調查結果顯示,摔倒是老年期腕部骨折的最常見誘因,占84.00%,其中滑倒又是摔倒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由于下肢肌力和關節靈活性較差,因而在潮濕或有水漬的地面上行走時,極容易發生滑倒,而老年人在滑倒時,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腕撐地,從而誘發腕部骨折。因此,老年人要盡量避免到濕滑且有坡度的地方去行走,行走時要時刻注意地上有無水漬、沙石等異物,以免滑倒[3]。
絆倒和踩空也是老年人腕部骨折的兩個常見誘因。老年人常患白內障、青光眼、黃斑變性和老視眼等疾病,這些疾病都可影響老年人的視力,從而使老年人不容易看清路上的障礙物,不容易看清還有幾級臺階或樓梯,加上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平衡功能下降,因而極易被地面上突出的石塊等異物絆倒,或因踩空而跌倒,從而誘發腕部骨折[3]。因此,老年人要盡量少到不熟悉的地方去行走,視力不佳、跌倒風險較高的老年人,在行走時應使用助行器,必要時由照顧者全程陪同。
本調查結果還顯示,被車撞倒也是老年人腕部骨折的常見原因,占16.00%,因此老年人要盡量少到交通要道或車輛來往密集的道路上去活動,以免被行駛中的車輛撞倒。另外,老年人在乘公交車時,要時刻注意抓緊扶手,提防公交車急剎或突然啟動;老年人要注意避免騎自行車或電動車,以免在騎行時遇到石塊、下坡等因素剎車不及而跌倒;要積極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盡量少服用一些影響機體平衡的藥物(如長效安眠藥)[3]。
綜上所述,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女性)容易發生腕部骨折,而積極預防摔倒和被車撞倒,可能是減少老年人腕部骨折的有效手段。因本組研究對象僅限于來院體檢的老年人,因此,本組研究結果與正常人群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統計偏倚,較大樣本的正常人群研究結果尚有待深入社區的人群抽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