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露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86)
在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教育成本一直以來都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近年來頻繁爆出的高校亂收費問題,使得關于公開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一背景下,高校管理人員不僅要加強對生均培養成本的重視,嚴格執行教育部門出臺的相關規定,保證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的規范性,同時也要以實際行動推動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工作的開展,為制定收費標準和政府財政撥款提供必要的參考。
1.1 有利于教育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雖然不同地區高校的教育資源有一定差距,但是高校占有的教育資源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對于一些高校集中的城市,相互之間對于教育資源的爭奪也十分激烈。其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高等院校直接費用減少,但是間接費用卻呈現出上漲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以往高校沿用的以數量為根本的成本核算方法,顯然難以繼續使用,也就無法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優化分配。通過開展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可以根據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各項工作的開展需求,制訂更加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方案,并且從多個方案中選出一個成本低、浪費少的方案,為強化高校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的支持。
1.2 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根據2018年開始實行的《高等院校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中的相關標準,普通高校行政后勤等工作人員的比例應控制在教職工總人數的12%~15%。而根據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報告》中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末,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教職工共計241.55萬人,其中專任教師共計157.36萬人,占比為65.1%,而行政后勤人員占比為28.3%,遠遠超過了標準上限。[1]通過開展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可以提高高校對于資源、資金利用的管控水平,在滿足日常教學需求的同時,又能夠穩定經濟效益,這對于提高高校綜合管理水平,以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
1.3 為財政撥款及制定收費標準提供依據
現階段高校收費標準仍然以《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為主要依據,其中明確提出高校最高收費不得超過生均教育成本的1/4。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生均培養成本對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影響。通過積極開展生均培養成本研究,高校可以根據往年教育經費的支出情況,制訂本年度的經費預算,從而提高教育收費標準的科學性。另外,合理編制預算,明確生均培養成本,還能夠為政府部門確定財政撥款數額提供參考。
2.1 高校成本核算制度有待完善
在我國,高校屬于事業單位,因此在財政來源上也繼承了事業單位的特點,即由國家財政撥款,實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高校改革步伐加快,同時根據1999年教育部出臺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允許高校擴大普通本、??普猩藬?。[2]因此,在2000~2012年間,國內高校為了提高辦學規模、搶奪優質生源,通過向銀行借貸、社會籌資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滿足高校擴招和發展需要。在辦學規模增加的同時,高校的成本核算制度卻沒有與時俱進的進行完善,經過初期的發展后,部分高校也面臨沉重的債務負擔,導致學校的經濟成本上升。
2.2 現行會計核算無法滿足成本計量需求
收付實現制是當前國內多數高校進行收付確認所采用的一種形式,這種制度雖然實際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也不需要進行收支配比,但是容易導致成本計量的真實性下降,很難為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例如,高校圖書館采購的圖書資料,實驗室采購的儀器設備等,都屬于一次性投入,高校在這些方面的成本投入可以為當批學生的學習提供方便。但是對于下一批學生來說,是否需要分擔這些一次性投入費用,則沒有明確的說明,由此也會給生均培養成本的計量造成干擾。
2.3 部分地區亂收費現象仍然存在
近年來,教育部先后出臺了多項關于整治高校亂收費問題的文件,如2016年教育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印發的《關于2016年規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高校各方面收費標準作了明確要求。通過《意見》不難看出,現階段我國高校收費標準是參照生均教育培養成本,并且綜合考慮社會、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而制定的。[3]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高等學校教職工編制擴大,以及校內基礎設施建設頻繁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的經費開支超出了預算,有些高校則將多出來的部分以教育收費的形式轉嫁給了學生。
3.1 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成本核算
權責發生制是指會計主體收入和費用成本的確認,均以權利已經形成和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準。高等學校在學生培養期間教育投入與受益對象的培養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教學儀器、設備、房屋、圖書等,在一定時期內,均為一次性投入,而這些投入可以培養多屆學生。為此,需開設“待攤費用”“預提費用”和“累計折舊”三個總賬科目,以正確反映各個會計期間所實現的收入和應負擔的費用。[4]基于權責發生制的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模式的優點在于,它能夠將高校教學投入和學生培養費用進行直接掛鉤,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核算過程的透明化,以及最終核算結果的精確化。但是這種成本核算方法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對多個變量進行控制,因此對實際的操作水平具有較高的要求。
3.2 區分直接成本和間接費用
高等學校各院系的培養成本主要由本院系的直接成本和校級公用經費的分攤兩部分組成,即進行校級部門和院系級兩級項目管理和成本核算:區分校級部門公用支出和院系級支出,校級公用支出是各專業學生的間接支出,需按照一定的標準(如學生規模)在各院系之間分攤,而院系級的支出則是對各專業學生的直接支出,可直接計入該專業學生的教育成本中。這樣一來,就避免了高校非教育成本分攤到學生身上,確保了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的科學性。只有在生均培養核算中將直接成本和間接費用獨立計算,才能提高最終核算結果的精確性,為高校下一步制定收費標準提供參考。
3.3 作業成本法
又稱為ABC法,最早是應用于金融、醫院等行業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近年來逐漸在國內高等院校中得到推廣應用。該種核算方法的應用優勢在于實現了成本的合理分配。例如,根據高校往年各項活動中消耗資源的總量,根據一定比例分攤到各個活動環節中,計算出分配到具體活動中的成本,為當年開展生均培養成本核算,以及采取成本控制策略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采用該方法進行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時,要注意做好核算結果的反饋工作,及時調整成本標準,以確保當年生均培養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目前,國內高校在生均培養成本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斷深入,并且根據自身的辦學情況制定了多種生均培養成本核算方法。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生均培養成本優化措施。
4.1 推行會計核算與成本核算雙軌并行制
現階段國內大多數高校實行的生均培養成本計算方法,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統計調查法、會計資料轉換計算法和培養成本核算法。雖然從實際應用上看,三種方法各有其適用性,但是培養成本核算法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高校生均培養成本的情況。[5]為了滿足高校工作開展需要,建議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高校要盡快編制一套包括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在內的財務會計制度。既可以推動現行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開展,又可以強化對各個方面成本費用的管理,有利于杜絕高校經費利用過程中出現的浪費、低效等問題。
4.2 成立專管機構確定生均培養成本標準
生均培養成本需要與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契合,這也就決定了在制定生均培養成本標準時,要做到政府、高校以及社會相關單位的共同參與和協調配合,這樣才能保證生均培養成本標準的科學化和可行性??紤]到標準制定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較多,因此還必須成立專門的機構,全權負責高校不同層次可累生均教育培養成本標準的制定。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其一,實現了高校生均培養成本管理的統一化,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進行生均培養成本相關資料的收集,并且能夠根據形勢變化和教學需要,動態的進行生均培養成本調整,更好地為高校教學和發展服務;其二,提高了部門的獨立性,能夠獨立完成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了部門的權威性。
4.3 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監審法律體系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出的最新消息,《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為現階段國內高等教育成本監審工作的規范化開展提供了制度支持。但是,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成本管理也面臨更加復雜的問題,這就需要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各地高校要以《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為依據,同時結合自身辦學需要,進行教育成本管理和監審的完善,從而幫助高校強化成本管理效率,為高校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高校生均培養成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管理水平,各地教育部門也要加強對高校成本監審體系制定和落實的監督,真正發揮法律法規在優化生均培養成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4 控制高校規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近年來,國內高等院校擴招現象嚴重,導致師生比例失衡,教育質量下降,教學資源的分配無法滿足學生正常的學習需求。為了確保教學工作的穩定開展,高校不得不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修建新教室、新宿舍,以及購置其他配套硬件設施(實驗設備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這些科研設備的利用率卻不高,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大型實驗設備,長期閑置不用,沒有發揮應用的教學價值。因此,高校一方面要適當控制擴建規模,將辦學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人才上,注重凸顯高校辦學特色;另一方面也要合理配置高校現有的資源、設備,真正發揮教學促進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花費。
4.5 細化經費開支標準,保證支出透明化
高??梢愿鶕斈甑慕虒W目標,以及往年的經濟開支情況,制定當年各項費用的開支標準。要注意盡可能將經費預算細化,然后交由相關負責人進行審核。另外,像差旅費、交通費、伙食補助費等,也需要納入到標準中,并且確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這些開支標準一一落實。在年末考評時,需要對具體項目的實際花費情況進行考評,如果經費超支嚴重,還應當針對項目負責人展開問責。通過嚴格執行經費開支標準,確保優化利用高校經費,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要確保各項經費支出的透明化,利用學校官方網站等途徑,展示經費的使用情況,方便大家共同監督。
科學進行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可以極大地杜絕高校亂收費現象,實現教育收費標準的規范化和科學化。高校要結合自身教學工作開展需要,認識到當前生均培養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足,進而采取針對性的優化措施,為高校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1]宣杰,王靜,許楠,等.基于基本辦學指標的高校生均培養成本研究——以Y高校為例[J].會計之友,2014,(19):22-27.
[2]夏中雷.高校生均培養成本與辦學規模關系的定量研究:以江西省屬公立普通本科院校為例[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
[3]曹國亮.應用型本科院校生均標準成本核算研究——以吉林省XX工科院校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31(8):68-71.
[4]劉鎳.高職院校生均教育實際培養成本實證分析與評價——以廣西高職院校為例[J].教育財會研究,2015,26(3):84-89.
[5]葉傳財,鄒青青.廣西民辦本科院校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08):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