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懷宇,常 亮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幼兒教育是最根本的基礎教育,嚴重影響著人的身心發展,游戲精神是幼兒教育中較早提出的教育理論,它能夠有效將游戲與教學銜接在一起,基本上所有的幼兒都喜歡游戲,他們通過游戲學習、成長和發展,由此,教育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引進了游戲。幼兒園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教學活動也是游戲,所以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就是游戲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幼兒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游戲僅僅是幼兒教育的附屬活動,這導致幼兒教育中的游戲精神逐漸失去棲身之所,因此,為了能夠在幼兒教育中充分發揮游戲精神的作用,需要基于游戲精神的內涵對其進行重建。
游戲精神,顧名思義,其關注點在于“精神”,而不是“游戲”。人最本真的天性就是對游戲的喜愛,除了幼兒之外,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行業的人群都需要游戲。雖然說很多人認為游戲是一種娛樂項目,但是將其運用在幼兒教育中,不僅能夠充分展現幼兒天真、自由、自然的天性,還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天性。再者,幼兒對世界最好的認識途徑就是通過游戲,它既能強有力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還能夠對幼兒實施開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對幼兒個性品質的良好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重建游戲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它對幼兒整個身心的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提到幼兒,人們往往會將其與游戲結合在一起;提到童年,人們往往也會懷念各種游戲。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游戲,它豐富了孩子的整個童年,是幼兒成長發展的主要存在方式。但是就當前的幼兒教育而言,雖然說幼兒教育中也會融入游戲教學,但是當中卻并未真正滲透游戲精神,游戲精神在當前幼兒教育中缺失的表現為:
由于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年齡差異較大,加之幼兒教師與幼兒的角色不同,雖然說幼兒教師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也會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但是其想法、做法還是會時常出現與幼兒想法、做法完全不同的時候,每當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幼兒教師往往會通過批評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說教,對此幼兒卻無力反抗,只能對教師言聽計從,按照教師所說進行活動。對于這種情況,即便教師是為了幼兒好,指導幼兒做正確的事情,但是卻會在一定程度上扼殺幼兒的自由精神發展,縮小了幼兒能夠隨心所欲做事的空間。
游戲是幼兒教學中最常見的活動,有些幼兒教師認為游戲環境和材料的準備是游戲組織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此就嚴重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性,這樣不僅無法通過游戲對幼兒實現教育,反而還會在抑制幼兒自主性發展的同時,阻礙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
體驗性是游戲最主要的標志,游戲能夠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對人的情感、領悟和體會帶來深切感受,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感覺。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從而體驗到不一般的感受,通常成人是無法真正感同身受的。這主要是因為幼兒時期的他們情感非常豐富,他們喜歡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在體驗游戲時沉迷于角色當中,不僅不會在游戲過程中感到煩惱,還不會感受到饑餓和疲勞,甚至會忘記時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既會對游戲進行體驗和領悟,還會從中收獲快樂。所以將游戲活動融入幼兒教育中,不僅要充分將游戲的體驗性體現出來,還要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到游戲當中,通過游戲對知識進行學習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幼兒感悟人生。
但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體驗卻是幼兒教育實際開展過程中時常被忽略的部分,幼兒教師往往是以教學預設為依據組織幼兒開展教學活動,其教學活動更像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制定的活動任務,將同樣的知識和道理通過統一的方式傳授給幼兒,既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也忽略了不同幼兒的接受學習能力。加之目前仍有部分幼兒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認為知識和技能是幼兒教育所應圍繞的核心,也是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致使幼兒教育過程中過分注重了對幼兒認知的培養。以致于幼兒教師時常將游戲活動作為調動幼兒積極學習知識技能的手段,由此缺乏體驗性的游戲,不僅不會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還會阻礙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
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這種帶有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動更能夠有助于滿足教學需求。“原色”是色彩學中的一個詞匯,各種色彩都是基于紅、黃、藍三原色調制而成的,這與幼兒一樣,幼兒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從“原色”開始的,經過不斷成長、教育、體驗,他們的“原色”中會逐漸融入其他顏色,進而促使他們發展得更為五彩繽紛。在幼兒教育中注重教育目的的“原色”化,就是要充分體現幼兒最本真的狀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教育,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這里的教育不要融入成人刻意添加的“色彩”,而是要注重對幼兒天性的培養,讓幼兒真正體會到“原色”的教育。一方面,幼兒的本真是其教育目標所要圍繞的核心。幼兒時期不僅是一個特殊時期,同時也是一個關鍵時期,他們的身心在這個時期得以快速成長和發展,但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成人不同,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成人相同,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通常情況下,幼兒時期是最自由、無憂無慮的時期,他們愛玩、愛鬧、好動,他們可以率性地展現最自然的生活狀態,這就是游戲與其相伴的生活。由于幼兒既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也有著較為豐富的想象力,所以他們對于自己的生活可以無憂無慮地進行主動創造,所以說,為了能夠對幼兒教育進行充分認識和了解,其教學目標需要基于幼兒的本真生活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另一方面,幼兒階段要注重對幼兒的特長進行培養,每個幼兒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他們都具有不同的發展優勢,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重建游戲精神時,要確保能夠促進幼兒的特長得以良性發展,需要在制定基礎教學目標的同時兼顧幼兒的發展性目標,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發展自身的特長,從而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幼兒由于年齡問題,所以其判斷能力和分辨能力還相對比較模糊,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對成人的言行舉止進行模仿。幼兒教師可以說是幼兒的偶像,幼兒喜愛并崇拜著教師,這是一種天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最重要的模仿對象就是他們的老師。幼兒教師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教師,由于幼兒的特殊性,幼兒教師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陪伴幼兒,并對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照顧。所以說,幼兒教師直接影響著幼兒價值觀、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培養。因此,幼兒教師需要通過規范自身的言行,注重強化培養自身的游戲精神,使其游戲精神觀念能夠有效地運用至實際教育活動當中。一方面,教師要真正地熱愛幼兒教育行業,這樣才能確保其能夠在教育過程中保持積極、正面的心態,進而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有助于他們成長發展的游戲活動。另一方面,幼兒教師不僅要對教育研究進行主動參與,還要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創新和進步,這樣才能夠真正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切實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并在教育過程中體驗到不一樣的樂趣,這對于激發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幼兒教師在實際幼兒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強化培養自身的游戲精神,充分發揮游戲精神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今時代可謂是一個信息時代,為了能夠促使幼兒更好地認識、了解這個世界,需要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中注重游戲精神的重建,一方面,游戲具有較為廣泛的包容性,它可以包容任何事物的變化或者任何相關的理論,使幼兒既能夠通過游戲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也能夠在游戲中感悟人生哲理。另一方面,游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游戲的開展并不僅僅局限于同一年齡階段的幼兒,而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都可以通過游戲而融洽地進行相處,這對于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重建游戲精神,既能夠將教育的多樣性凸顯出來,又能夠讓幼兒真正實現邊玩邊學,將教育的價值充分有效地實現。
[1]韓瑞敏. 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重建[D]. 河南師范大學,2016.
[2]任春茂. 幼兒教育實踐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重塑[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30-131.
[3]張珊珊. 以游戲精神觀照幼兒教育:從意蘊到行動[D]. 山東師范大學,2013.
[4]陳愛萍. 幼兒教育呼喚游戲精神——談幼兒園游戲的創新與實踐[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