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云
初中語文的教材內容多是一篇篇經典名著的節選或者片段,雖然可以讓學生快速地走近和了解名著,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單純的依賴教材內容不能讓學生深入地感受整本名著的完整性、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罢緯喿x”理念的提出,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全面地去閱讀整本經典名著,加深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教師要有效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整本書閱讀”策略,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去深入閱讀、讓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相關評價。而這都依賴于科學高效的整本書閱讀資源拓展的設計與實施。
初中語文教材的編選多是節選的經典文學作品中精彩片段或是較短的篇章。在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中,學習的是魯迅的經典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魯迅的經典散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去閱讀和學習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這部散文集包含十篇散文,但是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對這本書形成認知、避免學生把散文集中的散文分割開來閱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這本散文集作為一個閱讀整體。這部書中,雖然每篇散文都可以成為獨立的存在,但由于散文中描述和記錄了魯迅先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人物,這些人物對于魯迅先生來說都是印象深刻,也承載著魯迅“對當時社會的理性批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可以從這些人物入手,引導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梳理出文中描述這個人物的語句,分析人物的經歷和遭遇,以及人物的性格特點。由于有的人物在散文集的各篇散文中多次出現,將這個人物串成一條線索,就可以打破單篇散文之間的藩籬,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魯迅先生對文中人物的情感態度,以及對當時社會、人生的思考和憂慮。例如散文集中提到的阿長,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五猖會》《狗·貓·鼠》中都有出現,《阿長與〈山海經〉》專門回憶了這個人物。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可以以“阿長”這個人物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以阿長這個人物為線索,來串聯起整部散文集,在閱讀《朝花夕拾》的過程中獲得完整的閱讀心得和情感體驗。
經典名著篇幅都比較長,包含著較為復雜的內容和較大的信息量,為了讓學生能持續地保持對閱讀的興趣,高效且有熱情地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和學習,教師可以選擇書中富有特色的核心內容開展閱讀,再輔以瀏覽、跳讀、精讀、圈點和批注等閱讀方法,讓學生對名著的閱讀始終保持在比較高的興趣和效率上。小說作品中除了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的描寫外,還有不少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的描繪。這些風土人情雖不像故事情節那樣跌宕起伏,卻是深刻解讀作者的情懷以及表達的主題思想的重要線索。例如《駱駝祥子》中對北京人獨特的說話風格、飲食習慣以及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和人情風俗都有細致的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駱駝祥子》時注意這些對北京風俗的描寫,做出圈點和筆記,并分析這些人情風俗對文中人物的影響以及對故事情節的推動作用。再比如在《紅樓夢》中有著不少對節日、家宴的描寫,“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蘅蕪苑夜擬菊花題”“暖香塢創制春燈謎”,對元宵節猜燈謎、結社作詩都有著非常詳細的描寫。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風俗人情描寫的關注,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摘抄,進行對風情民俗相關內容的梳理,并及時做出批注;讓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感受文中人物的生活背景,以及對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的作用。抓住著作中這些富有特色的風俗人情的描寫,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還可以促進他們積累整本書的閱讀感悟。
有效的“整本書閱讀”,學生應該學會深度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也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感悟。教師可以以學生在初讀文學作品時的問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在精讀時進行思考,通過尋找問題的答案,推進整本書的深刻閱讀。例如在《簡·愛》的閱讀中,在初次閱讀瀏覽過后,學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簡·愛經歷了哪些挫折與磨難?她又是如何對待的?簡·愛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烈的反抗精神?簡·愛為什么會毅然決然的離開羅切斯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問題進行分類,找出能回答問題的描寫細節,將每個問題的相關描寫都串聯起來,并進行思考。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轉化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學生在閱讀中的深入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深刻體會簡·愛不僅具有堅強剛毅的個性、自尊自愛的品格,而且還擁有足夠的才智和對自由平等愛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