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加宏
教職工作是一種神圣的職業,教職人員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必須要秉持公平教育的理念,對待每一位學生都要做到公平公正。這也是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就目前來看,在我國大多數教學機構內部都存在著“不公平”教學的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一旦發生不公平教學,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還會嚴重地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導致學生的成績止步不前,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筆者就語文課教學中的“不公平”現象及其對策做了簡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解決課堂教學不公平的問題。
經研究發現,我國絕大多數語文教職人員都不能準確地意識到自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不公平教學的行為,同時也不能促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當中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他們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常常會提問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對于他們的回答,言語反饋的信息量較多。而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他們通常會采取不聞不問的教學態度,即使偶爾提問他們,所問的內容也無關痛癢,而且言語反饋的信息量也極少。他們認為這種教學方式屬于差別教學,但是從本質上來講,這種教學防暑屬于不公平教學現象,對于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同時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
據統計,54%的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主觀性較強,不能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對于一些學習成績較好,且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的學生進行評價時,常常會給予很高的評價。而對于一些成績較差,且家庭背景不好的學生進行評價時,常常會給予較低的評價。而學生對于自己的了解,往往就是根據老師的評價來對自己進行定位的,如果老師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的評價,學生就無法準確地了解自身的實際水平,甚至會產生自卑的心理,進而對自己自暴自棄,這一問題的產生,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還會影響教育機構的社會效應。
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公平現象的主要形式之一。經調查顯示,大多數語文教師都不能做到針對學生不同學習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語文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常常會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只針對大部分人的共性問題進行語文教學,而對于一些“邊緣化”的學生,不聞不問,采取忽視的態度。同時為了提升自己的業績,只是單一地對一些學習好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功利心理較強。
一方面,語文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由于一些語文教師并不具備較強的公平教學意識,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他們時常會做出一些不公平的課堂教學行為,另外,教育機構對于語文教師的要求較低,只是單一地對教職人員的教學水平進行考察,并沒有嚴格的審查其職業素養,進而就導致教師道德素養較低。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因為學生的性別、家庭情況以及學習情況給予較為主觀的評價,與不同條件學生的交往方式也會有所差別。在這種大環境下,語文教師根本無法發揮出其本身所具有的模范作用。
另一方面,評價體系不完善造成語文課堂教學不公平的現象時有發生。學院在對教師進行評價的過程當中,常常會根據其所在班級的學生的成績高低,對教師進行評價,在這種評價體系下,教師的壓力極大,有些語文教師雖然有公平教學的意識,但是外部大環境不允許其這樣做,使其喪失了教學自主權,因此他們只能單一地對學習好的學生進行細致的教學,過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過于忽視公平教學。在這種大環境下,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象就會越發嚴重,不論是教師的教學質量,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會受到極為不利的影響。
為了能夠準確有效地解決語文教學中不公平教學問題,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相關的教育機構必須要努力提升語文教師隊伍的 “公平”教學意識。為此,首先,在組建語文教師隊伍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對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考察,必須要選用一些具有教導道德素養以及教育水平較高的語文教職人員。其次,相關的教育機構必須要成立專門的培訓部門,對語文教職人員進行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在職前培訓的過程當中,相關的培訓人員要對教育機構的語文教師進行道德方面的培訓,并有意識告知其公平教學對于教學質量提升重要性。另外,在對語文教師進行在職培訓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準確有效地了解教育理念的最新動態,并將語文課堂公平教學的理念以及措施傳授給受訓的語文教師,以此來提升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繼而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教育目標。其次,語文教師自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時刻秉持著公平公正的教學思想,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需求,及時有效地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將語文課堂公平教學理念準確有效地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當中。同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還要為學生營造出公平、公正的學習氛圍,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想法,維護學生的權益,對待每一位學生都要做到公平,使學生不會感受到自身被忽視。這樣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還能夠提升學校的語文教學質量。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教育事業也對語文教職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第二,教學過程以及與教學模式;第三,情感教學以及價值觀教學。在這種大環境下,教育機構要想獲得持續有效的發展,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并且杜絕“不公平”教學現象的發生,相關的教職人員必須要與學生共同努力,共建共享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生、老師,以及外部條件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在制定學習目標的必須要注意,語文教師要與學生協同合作,并且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制定出來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任務,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還能夠實現語文課堂公平教學的目標,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因為學習目標是自己制定的,學生的主管能動性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一篇文章的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前,與學生們共同討論“本篇文章需要學習的內容在哪里?”“哪些內容學生自己就可以理解,可以一句話帶過?”等等。這樣不僅能夠節省課堂的教學時間,使老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到一些主要的內容上,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使其能夠深刻地理解到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這一工作也是語文課堂公平教學的表現,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為了能夠準確有效地解決語文課堂不公平教學問題,進而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相關的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要開展特色語文教學活動,并結合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情況,以及語文教學需求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為此,相關的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成中必須要準確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并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且要保證每一個小組的綜合實力沒有較大的差異。就研究發現,開展特色語文教學活動,并實施針對性語文教學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而這種特色教學活動主要分為兩種:其一,課堂提問活動,在這一活動當中,老師要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對于學習能力交叉的,可以適當地提問一些簡單的內容,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可以適當地加深問題的難度。而對于一些共性問題,引導全體同學回答。這樣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重視,進而提升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其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當然這種分層教學不能明顯地表現出來,而且必須要掌握好一個度,如果一旦超出了這個度,就變成了“不公平”語文教學現象。因此語文教職人員必須要準確有效地了解分層教學的核心思想以及內容,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引導下,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各項學習指標,對其進行系統的劃分,并使每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水平得到平衡。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習好的學生去帶動學習差的學生,使他們互幫互助、互相鼓勵,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對于語文課堂“公平”教學工作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教育機構的整體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解決不公平的教學問題,相關的教職人員必須要將工作重心放到語文課堂教學不公平現象的研究上,并結合造成不公平教學現象出現的具體原因,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符合教育發展趨勢的公平語文教學模式。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同時也符合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