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海
(山東省莒南縣石蓮子鎮初級中學)
1.用微笑親近學生。微笑是心靈的陽光,微笑讓人互相親近。課堂上教師的微笑,給學生的學習送去了好心情,創造了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流暢,探究會更加積極,學習的效益當然會大大提高。
2.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吸引學生。教師的激情是學生的“氧氣”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能夠深深地感染學生,讓學生情緒昂揚、節奏鏗鏘。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能夠讓課堂活躍,進度流暢。如果一個老師的講課干癟乏味,學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課堂而言。一個幽默的老師能夠吸引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潤滑劑,學生的困倦和緊張,或許會因為老師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歷史故事、一個夸張的表情而煙消云散,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高了知識和能力,課堂肯定高效!
3.創設情境,以趣取勝。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是提高課堂效益的有效途徑。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則是首選的法寶。以初中歷史為例,我在進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學時,為了突破一個重點和難點——北宋東京的市坊制度,向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假如你乘坐時空穿梭機,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東京的家里。晚上你餓了,想去隔壁的餐館吃點宵夜可不可以呢?為什么?學生討論熱烈,爭得面紅耳赤,最終達成了共識——不行,在專門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決。
課堂這片肥沃的土地,必須讓學生親自耕耘和播種,才能有屬于學生自己的收獲。如果老師老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學生們離開你就會餓死。所以,提高課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課堂還跟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通過發言、討論、辯論、競賽、板演和測試等多種方式,大膽地把問題教給學生去探究、去落實。只有當學生出現卡殼時老師再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啟發。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一定印象深刻,收獲頗多,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提高課堂效益的關鍵因素也是學生。所以,同學們也必須要轉變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讓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體驗學習的過程。長期以來,受教育體制的影響,老師成為了教學活動的導演兼演員,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的容器,結果導致同學們沒有一個積極參與、體驗的過程,學過的東西當讓就沒有深刻的印象,無法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同學們必須意識到這樣的危害性,擯棄過去那種習慣于讓老師講自己聽的不良學習習慣,而要化被動為主動,高喊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的口號,積極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老師成為自己學習的工具和幫手,這樣的學習方式一定能夠讓同學們事半功倍,課堂效益當然也會很高。
2.轉變學習的價值取向,讓學習成為一件幸福的事。同學們上學好像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我要上大學。這種功利化的目標當然無可厚非,在某中意義上說也是必須的。但是,如果同學們把把升學和考高分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和價值尺度,就會讓同學們缺乏內在的持久的學習動力,這種極端功利化的價值取向還會導致同學們學習的過程非常疲憊甚至厭倦,根本沒有什么幸福可言。事實上,這種價值取向不僅不能使同學們功利化的目標加速實現,反而因為同學們的焦慮疲憊和厭倦,學習的效率很低,影響了這種目標的實現。反映在課堂上,就是課堂效益的低效。如果價值取向自覺轉變成為同學們以后走上社會儲備文化素養、人文素養、能力甚至品德,更是你精神生活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你才算真正找到了學習真正、持久的動力,學習的過程對你來說才成為了一件非常幸福和快樂的事情。這種價值取向的轉變,反而讓你的學習效率極大的提高,課堂效益極大的提高。
3.優化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益。在課堂上,同學們學習行為和習慣的好壞,實際上是影響課堂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優化學習行為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習效益和課堂效益。同學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對教師下節要上的內容能夠提前預習,對自己會與不會的要了然于胸,這樣在課堂上就能夠有選擇性的聽講,利用其余的時間做自己更該做的事情,這就變相延長了同學們的有效學習時間。二是優化記筆記的行為。記筆記是必要的,但記筆記不是抄筆記,不能夠把老師授課的內容都抄下來,這樣的筆記只能算是老師的一個“秘書”,而不是你課下學習工具。記住記筆記要堅持兩個原則:聽課消化第一,筆記第二;重點和聽不懂的地方記一下,其余不必。
總之,提高課堂效益使我們目前必須要面臨的課題,要走的路還有很遠,我愿意與各位老師一道繼續上下而求索,為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