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紅 曲忠彬
(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鎮楊樹黑魚村小學)
生活化理念是倡導將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建立起緊密聯系的一種教學理念,達到生活中學習、學習中生活的教學效果,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推進語文教學模式改革有著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有助于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新課改強調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還要求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但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停留在知識灌輸層面,并不重視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導致語文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而將生活化理念引入到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活與語文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積累寫作素材、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并且感悟到生活的美好,獲取積極樂觀的情感體驗,進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在學習語文課文時,有可能會對文本中的一些生僻之處產生認知偏差,使得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文本所要傳達的思想和內涵。而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理念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通過挖掘文本中的生活素材,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活動,引領學生細心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并用生活中的現象和事件詮釋文本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強化對文本內容的認知,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3.有助于創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性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增加語文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可運用生活化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真實、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營造活躍、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堂時間內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跟隨教師的課堂組織安排完成學習任務。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還能夠喚起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欲望,轉變以往一言堂的語文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發揮空間。教師要以豐富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素材,讓學生學會利用生活經驗去理解課文,并且還能夠利用生活經驗寫作出優秀作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1.故事導入生活化
小學生對趣味性、生活性的故事充滿著傾聽欲望,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述生活中的小故事,通過對故事進行分析討論進而引入新課內容。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親身經歷,一方面,實現文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的無縫對接。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創建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如在教學《小馬過河》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對學生講述“知難而退”和“知難而上”的兩則小故事,這兩側故事均與學生生活相貼近,并讓學生對這兩則故事中人物的不同行為進行討論,讓學生初步感知奮勇向前、勇于嘗試的道理。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入新課內容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新課內容的積極性,深化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將其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故事,能夠促進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進行反思,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2.文本再現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優秀文章,這些文章能夠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文字表述使學生在腦海中勾畫出生活畫面。為了給予學生更加真實的體驗,教師應當運用生活化理念對文本內容進行再現,帶領學生走入實際生活環境中感悟文本知識內容,深化學生對文本思想情感的領會。如在教學《燕子》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到燕子的外貌和習性,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燕子棲息的區域進行觀察,并讓學生圍繞燕子周邊景物和自身特點寫出作文片段。在學生觀察過程中,教師利用手機或數碼相機拍攝下來燕子的影像資料,將其帶到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讓學生加深對燕子的印象,進行參照寫作。通過帶領學生親身接觸燕子,能夠喚起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讓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生動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3.情境創設生活化
在語文教學情境創設中要滲透生活化理念,充分挖掘本文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將文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緊密相連,創設生動、形象、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網絡中收集到的教材資料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語文課堂變成活躍積極的學習場所。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準備幾張曾經去過海洋館、水族館或海洋公園的照片,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教師也可在網絡上搜集與海底世界相關的視頻、圖片,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學生欣賞,讓沒有去過海洋館的學生也能夠領略到海底的美妙,觀察到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使文本內容更加貼近于學生的生活。通過在教學情境中應用生活化理念,能夠確保情境創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體驗,有益于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4.教學活動生活化
小學語文教學不能一味地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要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學習和應用語文知識。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帶領學生到附近公園、社區、動植物園、文化館等地方進行參觀,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如教師布置學生以下課外作業:讓學生到社區、街道中收集標語、廣告語、宣傳口號、門店名稱等真實的資料,而后再讓學生指出這些文字表達有誤的地方,并加以糾正。又如,教師可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完成衛生標語、環保標語、校風校紀標語的創作,實踐學生所掌握的語文知識;再如,教師可布置生活類的語文作業,讓學生在母親節給媽媽寫一封信,或組織學生觀看某個有意義的影視作品或名人訪談,讓學生寫出觀后感,從而使學生逐步喜愛上寫作,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嘗試引入生活化理念,讓學生感受到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動機,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語文教師要將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在故事導入、文本再現、情境創設、實踐活動中引入生活化理念,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確保語文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