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艷
(吉林省公主嶺市大嶺鎮中學校)
在教學開展階段,教師要注重對英語特點的開發,讓學生明確英語的魅力和重要性,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進行知識的掌握,從而實現學生興趣的提升,這也是教學引導的一部分。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能夠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教師要結合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才能實現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根本目標,教師需要端正對學生態度,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今后的教學引導。
在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英語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要從不同的方面入手,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樂于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讓學生有一個飽滿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還能建立起良好的教學氣氛。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傳統的理論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多媒體所具有的視頻、圖片放映功能,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例如,單詞的過去分詞教學。運用所學的過去完成時態的句子描述簡單的圖片,教學引導,首先讓學生觀看多媒體中的一個時間軸,用含有過去時態的簡單句子描述軸上的圖片,進而引出含有過去完成時態的復合句:By the time Li Lei got up,his sister had already.繼續向學生展示兩個時間軸,模仿上述復合句用含有過去完成時態的句子描述時間軸。(1)By the time I got to school,the teacher into the classroom.(2)By the time I got home,my little brother to bed.過去完成時的基本結構是:“had+動詞的過去分詞”,也就是說過去完成時表示過去某一時刻或某一動作之前完成的動作或呈現的狀態,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教師可以用by,before等構成的短語來引導句式構成,也可以用when,before,after等引導的從句來引導,得出結論By the time =When,/Before/After +過去時態的句子表示從句,用含有過去完成時態的句子表示主句。注意從句用過去時態,主句用過去完成時態。本堂課教學開展的目的是能讓學生準確的進行過去完成時態的構成的理解,并且了解句子結構,能運用所學到的教學知識組成簡單的句子來對圖片進行描述。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我們知道之所以要進行語言學習,是為了同種語言人們之間的交流,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英語表達規律,需要將語言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情境進行脫離,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出語言知識應有的交際作用,有效的發揮出語言的應用優勢。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能夠讓學生主動進行英語知識的探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理論知識的合理運用,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活化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能夠有一個發揮的平臺,如教學過程規定小組成員須向組長匯報教學思想,挑組中最好的學生在班內進行匯報。結合學生的性格發展會出現有參照教師引入的例子進行匯報的,有將前一課匯報內容隨便改幾個單詞進行匯報的,有偷懶的只說:“I'm tall,you're taller,he's the tallest.”這時,教師要提醒大家盡量說得內容多一點,可參照先前回答的在borrow sth.,buy sth.in a shop,have a contest,visit a museum等情境中運用形容詞的三種形式進行回答,這時很多同學受到教師引導換了一個思路,將學生帶入到句式中:胡某is taller than王某,王某is fatter than張某,王某 is the fattest pig in our class.這時結合教學氛圍,讓學生根據班中實際編個謎語讓大家猜“這是誰”,便去點撥,最后交流時,得到謎語如下:“She is sitting in the first line in our class.She is very tall and nice.She is taller than王某,but is shorter than李某。She is thinner than陸某,but she isn't the thinnest one in her line.Who is she?”大家扭頭看著第一排,七嘴八舌猜,掀起了本課的又一高潮。這種教學形式的開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重點教學的句型、短語,并且在教學中讓學生收獲了很多快樂,枯燥的學習內容開始發生改變,從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英語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通過一些經常見到的情境和實物進行英語訓練,教學開展時,讓學生用英語對實物的基本特征進行描述,學生對生活中的實物有著充分的了解,將其應用到課堂上,會減少學生的緊張感。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合理的運用英語知識進行講解,會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與同學、教師之間的交流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運用能力。
例如,引入“發現規則”的探究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通過實物比較(三個球,三個高矮不一的學生,三本大小不一的書)、和學生問答,引出本課的結構、功能。
T:This is a basketball.This is a football. Which is bigger,the basketball or the football?
S1:The basketball is bigger (than the football.)
T:Right.So the table tennis ball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
T:What about the basketball?It'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邊說邊板書上述劃線的兩句,重要部分劃線后,讓學生齊讀一遍。然后,讓學生以pair work形式操練。
A:Is“Micky Mouse and Donald Duck” the best of all these cartoons?
B:Yes,itis.
在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來選擇歌曲或短片、謎語、游戲等不同的教學形式,來幫助學生形成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不能完全按照教師自己的教學意愿來進行,想要獲取教學成果,需要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根據現有的實驗證明,想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要先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這有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