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 蕾
(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易通路小學)
閱讀是人們打開心靈之窗與外界溝通的重要途徑。我們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成熟,在閱讀中體味人生,在閱讀中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閱讀也應是一種發現,發現自我、發現自然、發現社會、發現規律。
閱讀教學就是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認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而有效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適時地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投入到閱讀中并發現、體會、評鑒和思考。成功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體味閱讀的樂趣并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如此學生能夠對書籍及各種信息表現出迅速吸收并鑒別過濾,得出自己的認知和觀點。
隨著我國課改的不斷推進,關于語文教學的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等也在不斷做出調整,對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面臨著一些新問題,如果對此不做出及時的跟進、反思、探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就有會出現種種問題。其中關鍵問題如下:
1.教師經驗不夠豐富,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驗不足的教師往往活力十足、年富力強、追求突破、敢想敢試,這固然有諸多值得稱贊的地方,然而期間所產生的問題也是不容回避的。如果經驗不足不能準確把握學生情況的話,教師越是講解認真詳細耐心敬業努力反而距離學生的實際需要越遠,即事倍功半。還有一種比較典型的情況是比較喜歡拓展深化閱讀的教師,他們往往認為這樣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于是在課堂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學生也沒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以致出現教學任務完不成乃至拖堂的現象,對此,有可能補課或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粗略跳過,這些都是教學效率低的表現。
2.問題設置不合理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并針對相關的內容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應答,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增進互動交流,提升課堂效率。課堂問題設置的合理與否,將會影響到學生能否對閱讀進行科學的理解以及對閱讀方法的有效掌握。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置有的過于具體不利于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空間,甚至學生想問題的方式也因此受到局限。
3.沒有合理定位教師角色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激發,也就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對學生的綜合成長發展有不利影響。而今教育界乃至社會普遍達成共識,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然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卻也有矯枉過正的現象,比如,教師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放手,或者總是以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的不足,生怕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會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也就不知道該往哪里用心和改進,以致出現自我感覺良好,甚至浮躁、偏執,這既不利于學生閱讀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從而也對學生的綜合發展產生不利。這就是典型的教師角色定位不合理、職責不明而引發的問題。
1.教師交流常態化
教學經驗相對不足的教師,應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交流,不斷刷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及思路,這與自我教學風格的形成并不矛盾,而是為自我教學風格形成鋪路。在此基礎上,如何把握學生情況、如何組織學生活動、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如何增進師生互動、如何進行情境創設等等都是在教學實踐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些都需要教師投入心血去思考、分析、應對、溝通、改進、優化,對此教師交流常態化是十分必要的。
在學校方面,可以定期組織相關學科的教師研討會,可以在校內,也可以聯合兄弟學校,乃至邀請名師展講,這些都是都會對師資隊伍的優化發揮一定的推動作用。
2.緊密切合教學目標
由于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更要有時效性。而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增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效性的關鍵。
首先,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要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能夠正確、順暢且有感情地使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并且在此期間碰到疑難字、詞、句時候,能夠正確地使用工具書查閱相關資料以輔助閱讀理解。
其次,小學生要具備一定的閱讀量。只有達到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會熟練掌握閱讀的相關技能并且思維得以發散、視野得以拓展,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對此,教師應根據具體需要,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出合理安排。
再次,小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背誦量。經典書籍啟迪智慧,往往常讀常新。具備一定的背誦量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知識能力培養、理解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培養、想象能力培養等,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對此,學??梢越M織類似的賽事活動,教師可以組織背誦小組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以上這幾項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和具體學情進行的活動就會更趨合理。
3.問題設置要有啟發性
教師問題設置的質量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也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有效的問題設置應具備開放性、規范性、合理性、互動性。開放性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規范性使得問題設置不至于偏離教學目標;合理性要求符合學生情況以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互動性是師生有效溝通的保障。比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設置問題等。總之,教學形式不拘一格,要有啟發性,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切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4.合理定位教師角色
教師應該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備課、備教案、備學生,僅是教學活動的基礎,課堂如何安排、組織、啟發、規范、提升效率才是賦予教學活力、魅力的關鍵。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產生的問題,教師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改進空間,讓學生內部消化,如小組探討、組間交流、班級總結、師生歸納。而對于期間學生產生的誤區或問題,教師要具體地為學生指出來,這不僅不會打擊學生自由思維的積極性,相反是學生發現自己提升自己的前提。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學生也就看不清進步的方向。對于閱讀的基本技能,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深化、拓展、提升,精益求精,疏通知識技能脈絡,觸類旁通,幫助樹立學生閱讀即生活、生活中閱讀的觀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掌握學情,這需要教師營造良好氛圍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甚至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和觀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切實為學生的閱讀基本技能培養、語言能力培養、知識能力培養、理解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培養、想象能力培養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