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德
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四大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作為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組成方面,是語文素養總體構成的最初根本。“語言建構與運用”是學生在厚實的語言環境下,經過自發的聚積、整理和整合,逐漸理解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特征以及應用規則,并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準確地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此,筆者從古代詩詞教學的角度,探討如何培養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
在古代詩詞教學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語文核心素養,首要應該是積累大量的詩詞。只有廣泛閱讀,學生才能積累起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才能較好地了解古代的社會形態、詩人生活狀態、古人的行為習慣、各種風俗文化等,從而增強掌握古代詩詞的能力,明了使用漢語言文字的基本規律。
從高一入學開始,我對必修和選修課本中的詩詞做了明確的要求,以期引起學生的重視。課本中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蜀道難》、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眾多經典古詩詞,學生要認真學習并熟讀背誦。另外,我和學生一起列出古代詩詞的閱讀書目,在班級書柜里準備了較多的書籍,如《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唐詩三百首注譯》《納蘭詞》《詩經譯注(修訂本)》《唐詩鑒賞辭典》《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講唐詩宋詞》《唐詩素描(典藏版)》《宋詞鑒賞辭典》《宋詞素描(典藏版)》《給孩子的古詩詞》《元曲三百首》《蔣勛說唐詩》等。班級與班級間根據書籍的情況開展“漂書”活動,開展讀詩交流會、讀詩報告會、每天一詩等,激發學生積累詩詞的熱情。經過教師的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在高一、高二兩年的時間里,同學們的古詩詞積累量比較豐厚,語言建構有了良好的基礎。
清朝孫洙在《唐詩三百首序》中提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我國語言學老前輩朱光潛先生早已表示:要從讀詩開始培養孩子純正的文學趣味。這些真知灼見得到大家的高度認可。詩歌的跳躍性強,語言高度濃縮概括,詩句押韻,瑯瑯上口。詩詞這些特點表明了誦讀在良好的語言語感養成方面的必要。另外,詩歌需要我們展開聯想想象,在誦讀中感受詩歌描寫的美景。所以誦讀是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的最容易見效的辦法。
音樂性作為古詩詞突出的重要特征,在古詩詞中體現出來的聲韻美、韻律美,比如押韻、疊韻、節奏變化、平仄等,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會逐漸得到聽覺上的審美感受。為了提高學生誦讀詩詞的興趣,除了開展正常的課上誦讀外,還通過語文的早讀和晚讀,舉行班級誦讀比賽、詩詞誦讀晚會,觀看誦讀視頻,邀請電視臺主持人現場示范等活動來加強古詩詞的誦讀。學生們那抑揚頓挫、飽含感情、充滿古文化氛圍的誦讀,讓人耳目一新,擊掌贊嘆。通過誦讀,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增加了對詩詞的情感投入,錘煉良好的語言語感,容易促使知識到技能的轉化,為語言的運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素養的培養,沒有語言的實踐運用是收效甚微的。在這里面,詩詞的創作是關鍵的一環。詩歌與青少年有著莫大的關聯,年輕人喜愛用詩的語言來展現自己的情感。高中生正處在詩一般的年紀,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正處于詩詞創作的重要階段。通過詩詞創作習成的良好的語言素養,也對其一生的語言素養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本人在教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就有意將詩詞的創作作為教學的重難點予以實施。雖然寫詞是有嚴格要求的,每首詞都有自己的格式的,其中對韻律、平仄、對仗等的要求尤其高,但詞屬于長短句,通篇的字數是特定的,這對學生的創作是非常有利的。本人根據學生的實際,提出按字數填詞的要求,對平仄及對仗等不作要求,押韻則在寫出全詞后修改潤色,盡量做到。在課堂實施時,我采用層次漸進的方法,先拿一些作品給學生參考,其次再在上闕和下闕分別填空寫幾句,然后寫上闕或下闕,最后寫全篇。同時,寫詞內容則確定為學生前段時間參加的“遠足青牛谷”踏青活動。學生對往返幾十公里的徒步活動感觸頗多,有感而發,創作《念奴嬌·遠足青牛谷》,不至于言而無物。下面是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體現了良好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
1.北去青牛谷,千里路,少年意氣風發。圣湖邊上,楊柳枝,輕拂依依作別。怪石密布,云樹環繞,揚起萬步沙。山清水秀,且看多少人家?試問錢學森,前程似錦時,攜妻帶子,毅然回國,只數年,大國歷史改寫。還看今朝,風流少兒郎,與天爭高。勇創一流,華夏立東方。
2.點墨北延,朱砂綴,貴高遠足青年。紅旗翻卷,斗志昂,遠航青牛溪谷。山道盤折,綠意徐漾,醉了千人心。翠鳥啼囀,掀起多少歡聲。遠憶紅軍英姿,長征意志堅,雄赳赳兮,粗布麻鞋,互幫扶,踏遍千山萬水。歷史回溯,人生路漫漫,持之以恒。中華少年,誓攀群巒之巔。
可以說,有了這股興趣,有了對詩詞的好奇心、探索精神,語文“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大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語文課改的必需,也是語文教學進一步向素質教育發展的必需。而“語言建構與運用”作為語文核心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對學生進行培養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