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輝
(東營市第二中學)
培養歷史學科素養是更新更高的目標,學科素養需要經過長期學習形成,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歷史課堂教學的支撐,需要教師做好教學設計,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隨著教育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成為中學課程進一步改革的核心。歷史教學想要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需要深刻認識歷史核心素養的要求,并做好相關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
實現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的目標是關鍵,同時也是中學課堂教學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歷史核心素養,從字面來看就可以知道它與歷史本身的學科性質離不開,擁有良好的歷史學科素養,就會很好的理解歷史,并學好歷史。
培養歷史核心素養實現了對歷史教學目標的轉換。可以說,培養歷史學科素養是對歷史課程“三維目標”的深化,歷史教學不再以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而是注重對歷史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歷史學科素養是具有歷史特征的素養表現,它和歷史學科相關聯的,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質量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
課堂教學是學習知識的場所,需要有一定的知識鋪墊,一般來說,要在課堂上培養歷史學科素養,首先應該做好導學設疑,這是歷史學科素養培養的前提和基礎,設疑會引發學生的思考,本身歷史學科就需要學生多思考,常常思考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以便更好地接受歷史知識。設疑的過程是需要思考的,但結果是要解答問題的,所以第二步應該是探究問題,問題探究需要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唯物史觀等素養。第三步就是情景體驗,情景體驗是對歷史情景的再現,經過前兩個環節的學習,學生會掌握一定的知識,但不會深入理解,通過情景體驗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解決心中的疑惑,提高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歷史學科素養。
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靠知識的積累,知識只是歷史學科素養培養的前提和載體,真正培養學科素養要進行學科活動,可以說,歷史學科教學設計是復雜多樣的,具體講,歷史學科素養培養的課堂教學環節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明確目標。歷史學科的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傳統教學的方式,有意識的把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落實在課堂上。其次,重新構建教材知識,以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為起點,整合知識,讓學生整體系統的進行掌握。最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課堂應該有正確的授課順序,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為目標,以導學設疑、問題探究、情景體驗、延伸拓展為教學環節要素,教師要做到對教學環節要素的最好運用,實現培養歷史學科素養的目標。
第一,導學設疑。首先設定疑問讓學生了解知識,深入探索史實,為下一步學習奠定基礎,在學習新的內容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份學案,學案的形式可以為填空,然后讓學生自主完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梳理知識,學到新的方法。
第二,問題探究。這一環節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問題探究可以讓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主要通過觀察分析、信息提取和推理預測等,實現對問題的思考,不僅可以學到歷史知識,還能提高思辨能力,問題的探討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大家積極的進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進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并搜索一些史料實證,將知識和史料結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情景體驗,這一環節是對學科素養的強化,培養歷史學科素養是將歷史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內容,還原歷史情景,渲染歷史氛圍,從真實的情景中感受歷史,不同的角度看待歷史,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組織學生出演歷史劇,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學到的知識。第四,延伸拓展,這一環節是對核心素養的擴展,延伸擴展是對歷史知識的擴展,對史料的補充,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情懷。
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要認真的做好每一步,每一層面,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當然,基于培養歷史學科素養的要求,僅僅做到學好知識點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是能力的深化,即素養的形成。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需要做好教學設計,包括導學設疑、問題探究、情景體驗和延伸拓展,四個環節要相互聯系緊密結合,每一步都要充分發揮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白壽彝.白壽彝史學論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