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彩虹
(朔州市朔城區第一中學)
探究是進行知識獲取、問題發現和解決,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求知過程,其中由疑問萌生、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研究、實踐檢驗組成,每一個探究步驟都可以發揮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作用。化學知識本身就是經過大量的實驗探究與分析得出的結論,在對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應用探究性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探究性精神又是現下社會人才要具備的基本素養,為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教師要基于培養學生化學科學素養、賦予學生科學合作精神、深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展開高中化學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上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在任何一門學科教學中,都離不開學科教材,“知識基于教材,但高于教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化學課本為基本教學內容,從化學教材中探究和挖掘相關教學信息,提煉出相關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此外,每一門學科都具有一種學科精神,教師要從教學內容中凝聚出相關的教學精神,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賦予學生學科精神。而化學學科所蘊含的學科精神就是科學探究,教師要在每一節化學課堂上傳輸學生科學探究精神,賦予化學這一學科良好的“探究性學科”形象。讓學生認識到探究性學習對于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意識,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意識。教師可以在第一節化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化學學科的形成歷史以及歷程,讓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產生的背景,讓學生明白實驗探究對于化學學習的實際意義。教師可以在講解化學知識的過程中,為學生引入進行化學實驗探究的人物,從這些化學家中挖掘出實驗探究精神,以“榜樣”的力量為學生劃分出進行化學學習的基準,為學生指明進行知識學習的方向,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解化學發展歷程,以化學家為講解主線,以化學實驗探究結果為副線,從每一個實驗探究結果中剖析每一位化學家實驗探究精神,以榜樣的力量觸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和好感,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賦予學生探究性精神和激發學生探究性意識之后,需要一些觸發才能觸發學生進行化學探究學習的動力,點燃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導火線,全面觸發學生探究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立在學生方面進行問題的思考,思考如何能激發學生進行化學知識探究的欲望,思考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的動力主要在哪里,思考如何誘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動力。高中學生的好奇心理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變淡,學生的個人思維也逐漸成熟,教師已經很難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地啟發引導,教師的教學思想已經不能深度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思想。因此,教師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巧妙地將學生引入探究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進入探究性學習狀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從課堂語言改變做起,從以往的“強制性”教學語言轉變為“引導性”教學語言,在詢問、商量的教學語氣下引導學生進行化學知識的獲取和學習;然后,教師在講解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啟發,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疑問,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化學知識中的問題,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大量的知識問號,在問號的驅使下學生會由于自己對化學的疑問而進入對化學知識進行探究的狀態。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化學教學內容,在化學教學課堂上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將化學教學內容進行完美的包裝,以一種華麗吸引人的方式將高中化學知識展現在學生的視野中,從而帶領學生進入美妙的化學世界中,引導學生沉浸化學探究的知識海洋中,從而讓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度、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比如,在Fe以及Fe的氧化物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鐵粉與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的化學現象視頻,通過展示實驗現象,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實驗現象的好奇,激發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的欲望,從而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調動,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這個時候學生的內心狀態已經接近“躍躍欲試”,教師只需教導學生相關實驗探究注意事項,引導學生安全進行實驗即可。當然,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教導學生探究方法,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疑問,從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一個一個小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參與化學探究的興奮感,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深度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興趣。
新課改教學理念由以往的注重理論知識傳授逐漸向培養學生能力轉變,在教學中要求教師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扮演好自己“引路人”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教學。在以往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在課堂上進行大篇幅知識的講解,以“灌輸”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傳輸,而學生只能處于被動狀態,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教學知識,在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教學狀態完全就像是“平鋪直敘”,將教學知識進行了傳輸而不是教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認為高中化學知識學習就是進行大量知識點的記憶和背誦,從而形成一種錯誤的學習態度。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教學,從教育的本質出發,以實際教學內容為教學出發點,提出相應的高中化學教學問題,引發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拓展教學知識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比如,在《硫酸的性質》相關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以實際現象提出相應的化學問題:(1)硫酸放置長時間質量為何會增加?(2)濃硫酸為何可以將白紙變成黑色呢?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化學知識進行思考,分析探究化學現象發生的本質,學生會在對問題的思考過程中,而萌生獲取更多知識的欲望,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興趣和動力。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高速發展,社會所需人才所要具備的素養和技能越來越多,探究性學習能力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社會發展推動力的主要來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化學教材為教學基準,以化學實驗、現象探究為主要教學內容,進行探究性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為學生的以后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建華.高中化學探究性教學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 :136.
[2]李潔.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索[J].大東方,2016,(4) :156.
[3]王興.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中外交流,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