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沂洗硯池小學)
一個學生在進行啟蒙教育的時候,他所識得的字數的多少,以及識字能力的高低,都會直接影響到他今后的學習。所以我們通常把語文作為一個比較基礎的學科來看待,而在語文當中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更是一項比較基礎的內容。但是,我們知道進行識字的過程是非常枯燥的,通過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我得出了一個比較核心的結論,那就是老師所進行的教學方法一定要進行圍繞興趣進行,只有激發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才能激發其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真正作用,用興趣去激發學習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可以比較自覺的進行學習漢字的音、形、義。
我們知道學生進行識字以及寫字,本質上就是把它用作一種交流的工具,并且語言文字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文化,特別是中國的漢字,里面蘊涵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我們在進行識字以及寫字教學的時候,應該遵循所進行的教學一定要具有語文的底蘊以及人文性的統一性。教師可以使用象形字自身具有的直觀性特點,把它用作比較形象的描繪,教師可以使用會意字的特點,會意字具有比較巧妙的形義,我們可以把這種形義之間的聯系,進行一個比較富有情趣的解說,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天真活潑,并且他們比較合群以及愛交朋友。教師可以根據這一個鮮明的特點,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把這些需要學習的生字,比較形象親切的稱之為學生們的“娃娃”或者“小客人”,這樣進行教學的話學生們也會感覺比較親切。我們知道,低年級學生具有比較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影響的特點。所以教師應該學會順應兒童的心理,并且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比較巧妙的創設各種比較有趣的情境,這樣的話,學生也會有很多的興趣,比較積極主動的進行投入到漢字學習。
我們的閱讀教學長期以來都存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誤區,那就是買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在我們的閱讀教育中都會比較重視認識,而輕視情感教育,并且也會重視分析輕視綜合的作用,重視理性并且輕視感性作用,在本質上來說我們的教學中通常是把學科知識作為本位,但是卻往往忽視了以人的發展為本位。在關于閱讀的情感教育中,閱讀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注重情感體驗,這同時也是《詞文標準》的標準。我們知道語文的人文性很強,并且有關閱讀的文章感情色彩比較濃厚,所以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去體驗感情,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更加能夠理解漢字的意思,從而也更加能夠認識漢字,我們在教學中把這兩種教學結合起來,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學生因為感情的熏陶而去了解文章,而識字也是必需的一個環節,通過閱讀,他們不會覺得是在學習識字,而是想要掌握讀懂故事的工具,所以會自然而然的去進行學習。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其構成是非常有規律的。而一個比較簡單的漢字,通常都是結合了聲音,圖像,意義,符號四個“基因”,并且它們之間也有著聯系存在。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同一種類型偏旁的生字進行教學,如進行“早、星、晨、春、陽、晚”的時候,對于它們之間的秘密學生們要自己去進行探索,并且老師也要去進行鼓勵學生探索,積極的去發現漢字之間的共同點,通過這些字我們發現它們知道都是和太陽“日”有著關系的,通過這些探索教師可以進行揭示漢字的構成規律,從而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并且學生們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有著觸類旁通的效果。比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用《識字3》舉個例子,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去進行展示有關于“舟”“竹”“石”之類的畫面,然后再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展示已經抽象了的古文字,接著教師就可以進行展示楷體漢字,這樣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的去進行了解漢字的具體演變過程,讓他們進行了解,通過進行模擬事物的樣子從而造出來的字就是象形字的含義,這樣學生們可以在進行學習以及比較的過程中,更好地去掌握象形字的基本的識記規律。這樣的話可以進行由形到字,再從字到形,然后在比較形象的進行識記,從而可以去不斷的去進行引導學生進行識字。教師在進行教會意字的時候,可以使用分析“部件”法,就是要根據會意字的實際“語義”以及“符號”之間的關系,然后去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部件”,然后可以通過進行編故事,做動作,看圖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識記一些會意字。比如,在進行教學《識字7》的時候,教師教學“人”“從”“眾”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予以點撥,然后可以引導學生去慢慢探索圖畫——字形——字義的有關的內在聯系,從而可以做到意會到生字的有關意思;然后讓學生通過拼音,可以比較準確以及迅速的進行認讀生字,以及生字進行組成的詞語。
根據有關心理學研究:小學生的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并且還是無意注意占據優勢。所以,教師要根據這個特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保持對漢字的學習興趣的話,就不可以只是比較單一的使用一種教學方法,如果只是一味地填鴨式教育,學生的興趣就會慢慢的消失,這樣的話就不會起到什么教學效果了,學生們的興趣火花就會被熄滅,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學生進行變換形式,學生們的好奇心都會被激發起來,這也有助于學生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教師也要在課堂中把識字教學和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們真正做到在玩中進行學習,思考以及創新。
如在教學新課程“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
教師應該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指導學生掌握漢字學習的方法以及規律,我們知道在漢字中是屬于一種表意的文字,并且漢字中的70%以上都是形聲字。所以學習以及掌握形聲字是關鍵任務,我們在進行形聲字教學的時候,要重點對形聲字形旁的表意進行分析。比如,用在進行“江、河、海”的教學中,教師先要指導學生進行區分“三點水”旁的表意功能。并且指導學生們“三點水”旁就是表示和水有關,只有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區分部首,才可以很好的掌握“三點水”旁漢字。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中是非常基礎的內容,也是小學生必需具備的一項基本功,識字對小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識字的作用,并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能夠激發興趣,并且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切記不可填鴨式教學,這樣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海洋.小學語文課程識字教學.2015.
[2]王亮.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探索.2016.
[3]李琳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識字教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