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法秀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西郊實驗學校)
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如今的信息化社會下已經有所滯后,在多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下,教育可以不僅僅在課堂,也可以在課后實施。學習者可以跨越時空障礙,廣大一線教師也應該順勢而為,從實踐層面推動教育改革。語文是各個學科學習的基礎,尤其是識字教學,促成學生對于漢字的音、形、意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利用微課教學,課程形式多樣化,具備靈活性。而且微課的短課時、便捷性、材料少等特點也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然而在具體的微課資源的利用和實踐層面上,不少教師還有所迷茫,為此本文基于微課資源的設計應用,以識字教育為例,來切入對微課資源的應用探討,得到一些實踐上的策略和建議,以期為語文識字教學提供參考。
微課的特點體現在“微”上,也就是微小化和碎片化,微課本質上是以微視頻為載體,有課程計劃、目標、內容、資源等,結構合理、短小精悍,目標明確的一種微型教學活動。在學生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利用微課去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具有靈活性。微課只傳授一兩個知識點,脫離了原先的復雜繁多的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明確,傳遞內容明確,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反饋及時,針對性強。
識字教學是語文的基礎,也是其他學科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學生掌握3500個常見漢字。學習上的要求是會認、會寫、會讀。實際的教學中,受到考試因素的驅動,教師對學生漢字學習的要求更高,加大學習的任務量,還需要完成組詞練習,“詞語手冊”的很多詞語在不明白意思的情況下,被強行的要求背誦,組詞。
雖然素質教育提倡多年,但是考試仍然是核心的要求之一,每次到學期結束,學生都要苦讀熟記,長時間下去,學生的認字學習就會陷入僵局,實際上課表要求的對字的理解將無法得到提升。
微課學習結合課堂的識字教學,其目標在于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并實現漢字教學的會讀、會寫、會用三個目標。
首先,是會讀。要讀首先是要認識,認和讀之間是不可分割的,識字教學強調的是認中讀,在讀中認,這就十分考驗對課堂環境的塑造,讓孩子通過情境來理解漢字。例如,要想認識這個京字,在微課教學設計中,通過對首都的聯想,將將奧運會標巧妙地與京字聯系起來,指導學生來正確的拼讀,將情境和認字結合起來。
其次,是會寫。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識字中能夠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結構完整,養成良好的習慣。低年級孩子寫漢字最常見的是丟掉一些偏旁部首或者是筆順的錯誤,有點像是幼兒園小朋友的“畫字”,而不是寫字。通過微課教學設計,在筆順設計上,結合讀音和順序的演示,讓孩子們看的真切,不斷地對漢字的筆順和寫法進行強化,促進孩子對正確書寫的認知。
通過教材的選取、內容的分配和組織來安排設計微課內容。基于識字教學,主要從以下幾點開展設計。
首先,注重字音和字形。識字相對寫字要簡單,寫字需要將形態、讀音和物體關聯記憶,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突出字形和字音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學習廣字從音形意相結合的特點切入,加深認知。
其次,注重兒童對字義的理解。一直以來,我們的基礎教育都局限在為了教為教,為了學而學。利用微課,可以突破這一局限,借助于情境設置,通過演示或故事,結合生活實際,提供識字的奇跡。如秋天的秋,“禾”字和“火”的組合,豐收的谷物,黃澄澄的一片,如火一般蔓延,這樣的結合方式,能更好地對秋這個字進行識記。比如,大眾的“眾”字的認識,多者為眾。讓孩子們聯系實際,舉一反三,還有哪些字是組合的新字,如三個口、三個日、三個木等,讓孩子們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第三,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良好習慣。習慣如果采用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顯然無法收獲成效。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游戲,因此,通過微課來創設游戲環境,引導孩子們的學習體驗的生成,在游戲中來慢慢地培養和形成認知的習慣。
將微課應用在識字教學中,能夠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認知能力和領悟能力,也加深了對漢字內在意義的理解。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具體的實施策略仍然需要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調整和改進。
[1]覃鳳蓮.淺議梯度學習規律下的高效語文識字課堂構建[J].才智,2017,(13) :66+68.
[2]馮程,劉慧敏,張田若.語文教科書識字教學思想初探[J].現代語文,2016,(0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