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星
(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城區二小)
數學以抽象、理性等學科特點著稱,是開發小學生學習潛能與促進他們思維成長的關鍵課程。學好數學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如果教師長期忽視小學生的學習感受,那么將會讓小學數學課堂宛如“一潭死水”,根本無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不利于他們在數學領域獲得長遠的發展。因此,情感教育可謂是小學數學教育的當務之急。下面,筆者將從熱愛學生、強化成功體驗、做好心理疏導三個層面,討論“有溫度”的小學數學教育應如何展開。
愛學生、愛育人主要是對教師提出來的要求。現在有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僅僅是因為教師工作穩定、工作環境單純等原因加入教師隊伍的,這些教師是否對教育這份職業有著濃烈的熱愛之情則未可知。然而,“干一行,愛一行”是我國職業環境十分流行的一句俗語,不管教師抱著何種目的進入教育領域,他們都必須要學會愛學生、熱愛工作,因為只有具備愛崗敬業的教師才會花心思來設計數學教學活動,主動思考如何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自愿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很看重自己的行為舉止,盡可能向學生傳遞自己對教育工作、學生的熱愛之情,從不因小學生的成績、家庭環境、長相等差異而區別對待,常常會觀察小學生的神情、舉止,以便進行合理的引導。如在“表內乘法(二)”一課中,有一名男同學并不了解乘法的含義,在背誦乘法口訣的時候表露出了明顯的疑惑,這主要是因為在“表內乘法(一)”一課的學習中,這個小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甚優良。然而,這個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不敢承認失敗,因此,筆者在課堂上“表演”自己不懂乘法的含義,讓其他的學生來幫助筆者回顧之前所學過的乘法知識。在其他同學的講述下,這個男同學茅塞頓開,很快便跟上了“表內乘法(二)”的學習進度。筆者相信,如果教師沒有熱愛工作、學生的情感,那么是無法捕捉學生的神情變化與情感變化的。
心理學研究證明,給兒童帶來愉快的活動體驗會使其印象更為深刻。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同樣要突出小學生的成功體驗,使小學生為自己的成功感到欣喜,以欣喜來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使其在長期的積極感受下真正愛上數學,而這也是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之一。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看到許多小學生由一開始滿懷信心地想要學好數學,在成績的打壓下逐漸喪失學習自信,從而“得過且過”,只會應付。造成這個教學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學生無法看到自己的進步與努力,總是以失敗來武斷地評價自己的努力成果。為了避免這種消極、被動、無效的教學局面出現,筆者總是會突出小學生所獲得的成功。如在“時、分、秒”一課中,筆者便會不斷鼓勵小學生,在他們正確計算時、分、秒的換算結果時,及時豎起大拇指,或者點頭贊許;如果學生計算出錯,或者認錯時間,筆者也會幫助他們放松身心,消除焦慮,重新思考數學問題。在課堂小結的時候,筆者也會表揚學生在課堂上取得的成績,然后客觀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
新課改打破了學科之間的壁壘,認為教師應充分利用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各個學科知識。其中,由于人們越來越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適當結合心理學知識,幫助小學生疏導心理問題,改善不良的行為習慣與態度,弱化甚至消除不良情緒對數學學習效果的負面影響。
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筆者所教的班級內有一名小學生總是忘記“進位計算”,所以大多數計算結果都是錯誤。這名小學生也在大量的計算練習下變得焦躁、緊張,進而越做越錯。面對這名同學,筆者先耐心傾聽這名小學生的煩惱,教給他一些排解壓力與焦慮的方法,如跑步、參與各類健康的娛樂活動、向他人傾訴、多聽音樂等,使其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后,筆者會將他做的錯題規整起來,引導他將做錯題目的原因歸結起來,從而幫助他正確認識計算問題,改正錯誤。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應意識到情感教育對于優化與改善教學效果的積極作用,以情感教育來喚起小學生內心深處對數學知識的渴求,使其在充滿活力、生機的數學課堂上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質與文化水平,從而讓小學生在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數學課堂中快樂地成長。
[1]賈俊彩.小學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2017,(31)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