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蘭
成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漢語言中睿智、精華、豐富的集大成者。成語作文就是以成語為載體而創作的一種特殊作文。“范文”顧名思義是具有示范作用的文章,是對學生作文具有指導和啟示作用的文章。成語作文中范文的選擇要遵循什么原則、怎么選取呢?基于一些課堂實踐,筆者便將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想法付諸筆端。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道理中所指的“魚”是目的,是結果,是我們希望學生會寫成語作文的愿望。而“漁”是手段,是能力,是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寫作技巧。通常我們會以范文架構起“學”與“寫”之間的橋梁,讓學生以范文為“帖”進行有效的“臨摹”,借助范文特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布局謀篇以及寫作手法,從而提煉并掌握習作的技巧,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精當,是成語作文范文選取的第一原則。精當即指所選范文能為寫作技巧的習得有示范性和借鑒性的作用。為此成語作文的范文在擇取時也必須滿足或標題或內容或寫作技法是成語的條件。如我校單曉娟老師在講授成語作文《一波三折》時引用范文《樂于助人》,這篇成語小故事標題便是成語,且其內容很好地詮釋巧設誤會來使文章一波三折的方法,可謂高妙極了。
適時,是成語作文范文擇取的第三原則。第一種情況是范文先行,訓練在后。教師在傳授成語作文寫作技巧時,比如“一波三折”“移步換形”等時,為了讓學生只有一個鮮明的印象,加深學說對寫作技巧的理解,老師都是先出示范文,進行解說、剖析之后再進行訓練。第二種情況是訓練過后,范文提升。這便是在學生習得技法、學以致用之后,老師再出示范文,引導學生欣賞。
什么是經典?經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學生的寫作經常接觸經典作品,容易形成高品味的、健康的審美觀,從而自動自覺習得優秀的寫作技巧。
(1)擇取課內經典篇章。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課本教材入選的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蘇教版最新的語文教材中收錄了余秋雨的《陽關雪》,這是一篇很好的寫作范文。余秋雨將“情景交融”這一寫作技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所以我們設計了一節以《陽關雪》為例,學習《情景交融》這一技法的成語作文課。步驟是:第一,仿造《陽關雪》的開頭簡潔明了地給自己的文章開頭。第二,齊讀《陽關雪》第9節,說出作者到達陽關所寫之景及所抒之情,運用“景中藏情”的方法來描寫印象深刻的景。第三,閱讀《陽關雪》10-12節,思考作者面對陽關所引發的思考,運用“情中見景”的方法對所寫景物進行聯想思考。第四,運用“情境并茂”的方式修改文章,擬寫結尾。這樣的一堂課,學生就在課堂上當堂完成了一篇成語作文,且書寫了自己所見之景、所發之情。
(2)擇取課外經典篇章。語文教材的容量畢竟是有限的,不能將經典文章一一選用,并且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報刊網絡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經典文章。筆者在教授成語作文《點睛之筆》時,為了講透段位點睛升華主題的作用時,選用全國短篇作文一等獎作品《不屈不撓》為范文,這篇作文語言清新自然,用字凝練,意韻深遠。作者將小小鯰魚的逃脫這樣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升華到追求生存、追求自由的高度,真是名副其實的佳作。這樣的文章貼近學生的生活,易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并能啟發學生從生活中找“米”來寫作。
所謂教師的“下水文”,就是教師用學生的口吻,按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能力,以學生身邊的事物為典型材料來記寫的文章,它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實際情感,并在作文教學中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下水文”并不一定要寫整篇文章,可以因文而異,寫幾個片斷,或補充結尾,或僅列一個作文提綱。筆者在教授成語作文《點睛之筆》時便自己下水給文章第2段擬寫點睛之筆,在學生創作之前出示,起到探路導航、理清思路、開啟思維之效,使學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中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之情。在學生分組訓練擬寫第3段和第4段的點睛之筆后,筆者又將自己的“下水”之作和同學分享,能起到舉一反三、修改總結的作用,更能提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同伴的優秀作文,也是作文指導中國不可或缺的范文。選擇同班同學的同步作文做范文,對小作者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對于其他同學來說則是學習的榜樣。這便是所謂的“同伴效應”,和陌生人的作文相比,學生更容易接受同伴的作文,因此更實際些,更真實些。筆者在教授成語作文《言為心聲》時,實戰演練部分是設計要求同學分別描寫當事者、事不關己者、當事者朋友、班長就“文化藝術節”節目落選的看法。第一遍試上的時候根本就是“空手套白狼”,第二遍試上的時候就能呈現成文:
馮若低下了頭,神情沮喪地說道:“作為組織者,我們節目沒被選拔上,沒能為班級爭光,我真沒用啊!”
“沒選上就沒選上唄,天又塌不下來。”施宇說完后還翻了一個白眼,一臉的事不關己。
“你有勇氣站在舞臺上已經很棒了!”這時,好朋友任華走了過來,拍了拍馮若的肩膀,“不要難過,不要氣餒,你是最棒的!”
班長見狀,振臂一呼:“我們要相信自己,遇失敗,莫放棄;再攜手,共努力;上舞臺,創輝煌!加油!”
這是學生的智慧,作文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課后為這篇文章加了一個標題《塵埃落定》,一篇成文便這樣成形了。
吳蓄先生在《革新主義之作文教授》一文中談到:“范文之種類有,兒童自作文章之佳者;讀本中提出者,教師特作者;教師由他書或他方面選得者。”范文的種類如此之豐富,只要我們善做發現者,一定會讓我們的作文課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