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敏
(遼寧省撫順市第19中學)
閱讀是人們最基本的社會活動之一,是人們獲取知識、提高智能、充實精神的重要途徑。提起閱讀,人們會習慣性地想到語文教學、課外閱讀等,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感受到閱讀應該是人們對文字的識別與理解,不受學科限制。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教科書就是培養學生閱讀科普文章能力的有效材料。作為一名優秀的生物教師要善于利用教科書對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指導和訓練。
自學成名的史學家陳曾說:“教學和研究要從目錄入手”“目錄學就好像一個賬本,打開賬本,前人留給我們的歷史著作概況,可以了然”。閱讀任何一本書籍都要從目錄入手。所以,每學期第一節生物課,首先,我都會指導學生閱讀目錄,如七年級上學期,由于學生剛剛接觸生物這門學科,興趣培養至關重要,所以我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方面下足了功夫。七年級上學期生物第一單元是“探索生命的奧秘”,我首先讓學生讀標題,然后問學生看到標題你有什么疑問,多數學生提出“生命有哪些奧秘”“怎么探索生命的奧秘”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我采用2種方式:一是學生互答;二是借用多媒體設備提供一些現代生物科學研究的方法、成果等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學生觀看、閱讀后,師生在共同尋出答案。最后歸結出“探索生命奧秘需要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次,領學生閱讀本單元章節目錄,并根據目錄中的標題去推測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在此投入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的目的是:(1)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探索未來的夢想走進生物世界;(2)學生閱讀目錄的方法:看到目錄中的題目,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嘗試回答,從而推測文章的中心內容;(3)通過目錄了解每章每節的知識主題,了解學期學習內容確立學習方向。這種看書先看目錄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學生今后讀書和查找資料,對學生終身學習會有極大幫助。
標題分大標題(即章節的題目)和小標題(即每段的第一個句子)。無論大標題還是小標題它都是要說明的或闡釋的對象。解讀標題有助于培養學生抓住文章重點,理清文章脈絡,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如《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通過對標題的解讀整理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1)家蠶的生殖和發育;(2)蝗蟲的生殖和發育。學生思考后,頭腦中浮現出身邊的昆蟲、家蠶和蝗蟲的外部特點、與人類的關系,等等。而對本節主題“生殖和發育”知之甚少,這就為下一步閱讀找準了方向。
詳讀即是理解閱讀,要求學生學會尋找并解讀文中的關鍵詞。在這里我要求學生閱讀時手中一定要拿支筆,隨時將發現的關鍵詞和重點句子劃出來,同時將自己閱讀的疑問及時記錄在書本中相應的位置上。所謂生物學關鍵詞,就是指文章中的有關名詞和動詞。在讀每一個句子的時候,注意主要內容中的名詞,找出名詞和動詞的搭配,并學習掌握這種搭配。例如,下面這段內容:人體的表面覆蓋著皮膚,人體與外界相同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和尿道)的表面有完整的黏膜。皮膚、黏膜、鼻毛、呼吸道表面的纖毛都有阻擋病原體的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表面的黏膜還能分泌殺菌物質。皮膚和黏膜等作為保護屏障,構成了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本段的內容實質是皮膚和黏膜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可以用圖解的方式解釋這段內容:皮膚和黏膜→阻擋病原體→人體第一道防線,黏膜→分泌殺菌物質。關鍵詞:皮膚、黏膜、第一道防線、阻擋和分泌,所以在閱讀時不需要詳細地記住每一句話,只要抓住關鍵性的名詞和動詞,并將其串聯起來就會使知識內容變得清晰簡潔,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時,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知識,并用筆隨時將自己頭腦中閃現的靈感記錄下來。如有學生在閱讀上述內容后提出皮膚刮傷后有發炎的現象,是不是因為皮膚的屏障作用被破壞而使病原體侵入到身體內?鼻涕是不是黏膜分泌物,有沒有殺菌作用?等等。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也很分散,好的想法要及時記錄下來,否則容易遺忘。
全文閱讀后,將知識進行歸類整理是閱讀的“反芻”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將知識整合,有效地構架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一方面,這樣做,對知識起到鞏固強化的作用,有利于學生記憶和期末復習。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學生思考。只有經過思考或反復思考才能將書本中的文字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這樣的有效閱讀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他們的能力,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生物學科整體教學成績。這樣,也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參考文獻:
[1]楊啟存.談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07)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