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涵+李睿淼+宋洪鵬
摘要基于PISA2015教師調研數據,對中國四省(市)教師工作滿意度進行現狀分析與國際比較,發現中國四省(市)教師工作滿意度顯著低于部分OECD國家,教師的樂教與愛校程度偏低,校長領導行為對教師工作滿意度具有顯著影響。建議各地市加強教師激勵,增加教師職業吸引力;提高校長領導力,重視教師在學校事務中的參與度和專業成長。
關鍵詞PISA2015;教師工作滿意度;校長領導力;教師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17)10-0013-03
教師工作滿意度是指教師在學校工作過程中,對其所從事職業、工作本身、工作條件與環境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主觀感受。工作滿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動機、投入和績效,進而影響學生發展及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目前,有關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已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已有研究的被試多局限于一個地市,樣本代表性相對有限。本文基于中國四省(市)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簡稱OECD)部分成員國在2015年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教師調研數據方面的國際比較分析,了解到目前我國教師工作滿意度基本情況,為廣大中小學校長提供參考借鑒。
一、中國四省(市)教師工作滿意度怎么樣?
2015年,PISA項目在新一輪測試中增加了教師問卷,其中TC026大題由一組4點評定的里克特式題目構成,共8道題。其中第1~7題列舉了一些教師關于職業、工作單位或工作表現感受的陳述,第8題從整體上詢問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都是要求教師報告“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四省(市)(以下簡稱中國四省<市>)共有6423名中學教師參與了這一問卷調查,加權后的樣本教師數為176908名,占中國四省(市)當年中學專任教師數(907221名)的19.5%。我們對這一大樣本教師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并將其與參與此次調研的OECD部分成員國進行比較,得出如下主要結果。
1. 中國四省(市)教師工作滿意度顯著低于其他OECD國家
在PISA2015教師問卷TC026大題中,第8題的陳述是,“總體來說,我對我的工作很滿意”。我們基于這一問題所收集的數據計算教師的整體工作滿意度,結果參見圖1。
由圖1可見,中國四省(市)中學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平均分為3.14,相當于百分制的78分。將這一數據與參與調研的9個OECD成員國進行比較(分別為澳大利亞、智利、捷克、德國、意大利、韓國、葡萄牙、西班牙、美國),發現中國四省(市)教師工作滿意度得分僅略高于捷克(3.12分),而低于其他8個OECD成員國。此外,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將中國四省(市)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分別與9個OECD國家進行兩兩比較,結果顯示,中國四省(市)與除韓國之外的另外8個OECD國家在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上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差異。進一步計算效果量,發現中國四省(市)與德國、西班牙、智利、葡萄牙、美國這5個國家的差異效果量大于0.2,具有實質意義。這表明,與德國、美國等OECD成員國相比,中國四省(市)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偏低。
2. 中國四省(市)教師的樂教和愛校程度偏低
為深入分析中國四省(市)教師工作滿意度,描述教師的工作感受,我們對PISA2015教師問卷TC026大題中的第1~7題進行逐題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可見:除第1題外,中國四省(市)教師同意有關陳述的比例均低于9個OECD國家平均水平,且均達到統計學意義上非常顯著的水平。第2、3、5題反映了教師對所從事職業滿意的程度,即教師對所從事職業價值的認同程度以及忠誠于所從事職業、不愿意變更職業的程度;第4和6題反映了教師對所供職學校的滿意程度,即教師認同、加入一個組織,不愿意離開這一組織或變更組織的意愿程度;第7題則反映了教師對自身工作表現的滿意程度。在上述題目上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對于9個OECD國家平均水平來說,中國四省(市)教師樂教與愛校的程度明顯偏低。
3. 教師職業對中國四省(市)教師的吸引力不高
對于第5題“我沒想過選擇另一個職業會不會更好”,9個OECD國家平均有68.4%的教師同意這一陳述,而中國四省(市)僅有36.0%的教師同意這一陳述。這道題其實是一道反向題,如果將題目反過來表述似乎更容易理解,即在中國四省(市)有64.0%的教師想過是不是換個職業會更好,但在9個OECD國家有過這種想法的教師只有31.6%。對該題目做進一步分析,得出中國四省(市)與參與本次調查的OECD各成員國教師“非常同意”和“同意”“我想過選擇另一個職業會不會更好”這一說法的比例,結果參見圖2。
由圖2可見:(1)在9個OECD國家中,“同意”比例最低的國家是德國,只有11.9%的教師有過重新選擇職業這一想法;(2)除韓國外,其他8個OECD國家的“同意”比例均低于50.0%,不到一半的教師表示有更換職業的意向;(3)中國四省(市)有過重新選擇職業這一想法的教師比例略高于韓國,遠高于參加測試的另外8個OECD國家,說明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教師有較強的更換職業意向,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亟待提高。
endprint
二、哪些領導行為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
已有研究表明,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因素十分復雜,需要對學生、家長、教師、領導等各個群體進行廣泛調查,但這種大范圍調查涉及數據的嵌套,在數據分析時難度較大。在PISA2015教師問卷中,教師不僅報告了他們對工作的感受,而且報告了他們覺察到的校長領導行為。我們以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為因變量,采用多重線性回歸方法分析校長領導行為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預測效應,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發現,在控制教師年齡、教齡、在當前學校工作時間的情況下,“校長與教師共同確定學校優先發展事務與目標”“校長了解教師的需求”“校長能在專業學習上啟發教師新觀點”“校長把教職工視作專業人士”“校長能保障教師參與決策”這5個自變量,與“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因變量的多元相關系數R為0.330,多元相關系數的平方R2為0.109,表示這5個自變量共可解釋“教師整體滿意度”10.9%的變異量。具體看來,5個自變量的標準化回歸系數(β)均為正數,表示這5個自變量對“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均為正向,即這些行為強度越大,教師滿意度越高。同時在這5個自變量中,除“校長了解教師的需求”之外的4個自變量又對教師工作滿意度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應,說明校長這些領導行為對教師工作滿意度具有積極的正向影響。
三、校長怎樣提升教師工作滿意度?
較高的工作滿意度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成就感和績效,激勵教師更好地工作,而且從宏觀上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師職業,維系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基于上述研究發現,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升教師工作滿意度。
1. 完善激勵機制,增加教師職業吸引力
影響教師職業吸引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最重要因素是工資。有研究顯示,新畢業的大學生以及其他行業在職員工是否愿意進入教師職業,很大程度上受工資數量、結構及發放方式的影響。[1]在德國,教師被認定為高級或中級國家公務員,工資是該國人均國民收入的兩倍多,與其他行業相比,德國中小學教師屬于“中高收入階層”。[2]因此,各地市應完善教師激勵機制,尤其要深入落實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等有關政策,切實提高教師薪酬和社會地位,增加教師職業的吸引力。
2. 提升校長領導力,重視教師參與及其專業成長
提升校長領導力,是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另一重要途徑。穆洪華等人發現,民主決策、專業發展支持以及校長教學領導力,對中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3]胡詠梅也指出,教師在學校決策中的參與程度是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最為重要的因素。[4]這與本研究基于PISA2015教師調研數據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
基于此,校長在學校管理實踐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構建合理的教師參與機制,鼓勵教師參與學校決策,讓教師能說話、敢說話、說真話;同時要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盡力滿足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的合理訴求,主動探索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各種途徑,如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參觀、培訓、進修等繼續教育機會,定期組織教學研討、課例分析等教育科研活動。
參考文獻:
[1]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概覽2012:OECD指標[M].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 趙愛榮,張有龍.德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及借鑒[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4).
[3] 穆洪華,胡詠梅,劉紅云.中學教師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學報,2016,(2).
[4] 胡詠梅.中學教師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報,200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