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奧維爾多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馬虎、脾氣暴躁甚至兒童抑郁癥、自閉癥,都和食物過敏有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面包中含有的麥麩,是它使過敏者不開心。
麥麩是小麥中一種復合蛋白質,我們愛吃柔軟有嚼勁的面包,都與麥麩有關。它由麥麩質和麥醇溶蛋白組成,麥醇溶蛋白由12種較小的單位構成,其中任何一種都會引起過敏反應并導致炎癥。
研究人員觀察發現,人在吃了含有麥麩的小麥制品后,身體內抗體水平會升高。抗體和麥麩中易引起過敏的成分結合后,一類特殊免疫細胞中特定的基因就被激活,炎癥因子因此聚集起來,就會攻擊大腦,使大腦功能失調,導致性格的變化。
好好刷牙,食道癌風險降低20%
根據美國紐約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堅持正確的刷牙習慣、保持口腔衛生可將患食道癌的風險降低20%以上。
食道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典型癥狀為進行性吞咽困難。相關數據顯示,食道癌是全球第八大常見癌癥和第六大致死癌癥,通常只在晚期才能被診斷出來,所以5年存活率只有15%~25%。研究人員對全美超過12萬名年齡在50~75歲之間的健康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在這些參試者中,最終有106人罹患食道癌,其中食管腺癌81例,食管鱗癌25例。通過基因測序,研究人員將患上食道癌的參試者和健康參試者漱口水中的口腔細菌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食道癌患者的口腔中,與牙齦疾病有關的4種細菌含量較高,其中一種名為福賽斯坦納菌的口腔細菌可令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升高21%。
該研究第一作者、紐約大學教授知英·安說:“食道癌目前迫切需要新的預防途徑,以便進行風險分級和早期預防診療。此次研究結果有助于對高危人群開展食道癌風險評估和早期發現?!毖芯咳藛T強調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性,每天刷牙兩次、定期看牙醫可有效減少這些口腔細菌,不僅能預防牙齦疾病,還能降低食道癌風險。
“情緒食補”要分年齡
英國伯明翰大學近日一項新研究認為,飲食可以影響情緒,不同年齡段的人需要不同的“情緒食補”。
研究人員設立在線調查問卷,邀請全球各地的受訪者反饋自己的飲食和情緒狀況,探究飲食對神經化學和神經生物學產生的影響。分析調查所得數據顯示,不同年齡段的人需要不同的飲食來保持良好的情緒。18~29歲人士需要提高神經傳遞介質前體供應量,提高大腦中神經傳遞介質前體的密度,而多吃肉類能有效促進這一進程;30歲以上人士則需要增加抗氧化物攝入,比如多吃水果,同時還要避免不當刺激交感神經系統,比如少喝咖啡,少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吃好早飯。
研究人員解釋稱,年輕人的情緒似乎更容易受到大腦中化學物積累的影響。吃肉加運動有助于大腦積累血清素和多巴胺,這兩種化學物有利于改善情緒。年輕人如果每周吃肉少于3次、運動不足3次,情緒低落和心理壓抑的可能性就會顯著增加。與此不同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自由基的形成增多,導致大腦紊亂,影響身體調節壓力的能力,加大出現情緒問題的概率,身體對抗氧化物的需求大幅增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