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每年1~2月份,各地醫院收治的心絞痛、心肌梗死患者比平時多3~4倍,死亡率也顯著上升。專家提醒,在此全年最冷的時候,寒邪侵襲人體,極易導致 “心寒”,誘發心臟急危重癥。因此,平時心臟不好或患有血脂異常、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朋友,一定要注意祛除心寒,為心臟健康保駕護航。
大同大學醫學部王自潤教授介紹,心寒一般表現為胸悶、氣短、心悸、手腳發涼、嘴唇發紫等,是由心臟感受寒邪引起的。寒邪侵襲人體,傷及心臟,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損傷人體陽氣,溫煦功能下降,表現為手足不溫、怕冷、神疲倦臥、心悸、胸悶;二是影響氣血運行,血寒則凝滯,氣血運行不通則痛,可見胸痛、口唇以及指甲青紫。若不及時祛除心寒,寒凝致淤,血運受阻,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心臟負擔加重,心肌缺氧,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
由于中老年人陽氣逐漸虛弱,出現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血脈失于陽之溫煦、氣之鼓動,心臟極易受到陰寒之氣侵襲,出現心寒癥狀。此外。常吃油膩食物、暴飲暴食、抽煙喝酒、精神抑郁等都會加重心寒癥狀。所以,中老年朋友平時飲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避免暴飲暴食,戒煙戒酒,注意休息和控制情緒。如發現心寒,要根據心寒的不同癥狀采取不同的措施,將寒邪盡早祛除,達到保護心臟、減少疾病的目的。
心痛
表明心寒程度較為嚴重。心胸疼痛一般在受寒后發作,可表現為針刺樣疼痛,嚴重者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伴有出冷汗。這是寒邪入侵,遏阻心陽,心陽不振所致,造成寒凝血脈,不通則心痛。治療宜散寒止痛,活血化淤。
【方法】取薤白(中藥店有售)15克,用水煎煮,然后用藥汁與粳米60克煮粥。分早晚2次吃完,連食2周。薤白能辛散苦降、溫通滑利,善散陰寒之凝滯。通胸陽之閉結,可有效消除心痛癥狀。
心慌
為心寒之常見癥狀。一般為突然感到心中悸動不安,一分鐘心跳次數大于100次。心慌之前,有的人伴有明顯的心煩,這是寒凝血脈、心失所養所致。冶療宜溫陽散寒,養心止悸。
【方法】取制附子50克(研粗末),干姜粉150克,混勻后炒熱,裝于棉布袋中。敷于左胸部心臟所對的部位。每次20分鐘,每日1~2次。中醫認為,附子有回陽救逆、溫陽通脈、散寒止痛功效,古人稱其為“回陽救逆第一藥”;干姜可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由于夜晚溫度低,陰寒更甚,所以夜間敷效果更好。
心搏
有的心寒患者明顯感到心臟搏動,可看到左胸部搏動,一分鐘脈搏一般小于60次。多由心氣不足、心陽不斂造成。治療宜補心陽。
【方法】極泉穴在腋窩動脈搏動處,為心經經氣涌出之處,故刺激此處可起到補心陽、祛心寒的作用。將右手四指并攏,伸到腋下動脈搏動處,用手指來回撥動。每次5分鐘,每日2次,長期堅持效果尤佳。
胸悶
是心受寒后早期癥狀。通常感到心胸部憋悶,似被石頭壓住胸膛,夜間常做噩夢。這是素體心陽虛加上外感寒邪所致,使得心寒更甚,出現胸悶、氣短。治宜溫陽益氣養心。
【方法】取胡桃24個,蓮子 21個,枸杞子35個,桑葚子48 個,加水1000毫升,用沙鍋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至約剩 500毫升即可。喝湯,吃胡桃、蓮子、枸杞子、桑葚子,早晚各1次。此方為道家養心益氣法之一,可有效緩解胸悶、氣短等不適。
手腳發涼
老人心寒幾乎都會出現手腳發涼癥狀,即使添加衣物也不能緩解。這與老年人素體心氣不足、心陽虛衰有關。氣血不能布達于四肢造成手腳發涼、畏寒怕冷等。治療宜溫陽散寒,行氣活血。
【方法】將黑豆放入微波爐加熱至微燙手,然后用雙掌心夾緊黑豆互搓3分鐘,然后手握黑豆用左掌心與右腳心、右掌心與左腳心互搓3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2周后可發現手足溫暖。雙手掌心有心包經的勞宮穴,雙腳腳心有腎經的涌泉穴,互搓可刺激心包經和腎經,起到溫陽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使手腳發涼得到緩解。
面色蒼白
是心寒的早期表現,及時治療可緩解。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因為寒邪直中心臟,或心氣不足、心陽虛衰,不能上榮于面部,故表現為面色蒼白。治宜溫陽散寒,理氣活血。
【方法】取干姜10克,高良姜15克,用紗布包裹,與大米100克同入鍋中煮粥,快熟時加入蔥白50克再煮一二沸即可。當日分2次吃完。干姜、高良姜均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蔥白可以溫通全身上下陽氣,一同熬粥食用,可溫心陽、散心寒。經常食用,面色紅潤光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