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壓力有點大,胃部也跟著有些不適,經常脹痛,有人推薦了一個治療胃痛的方子。竹葉柴胡、枳殼、厚樸、佛手各12克,炒香附、生白芍、炒建曲各15克,甘草4克。每劑煎3次,早中晚分服,每日1劑。
浙江 占先生
解答:
此方中的柴胡性微寒,味辛、苦,歸肝、膽、肺經,能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陽舉陷、退熱截瘧;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能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枳殼性微寒,味苦酸,歸脾、胃經,有理氣寬中的功效。柴胡、白芍、枳殼、甘草構成了中醫經典方劑“四逆散”,最早記載于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用于治療上腹痛及肝氣郁滯、肝氣不和導致的各種疾病。此方中提到的竹葉柴胡,也可用春柴胡、北柴胡等替代。
厚樸性溫,味苦辛,歸脾、胃、肺、大腸經,能燥濕消痰、下氣除滿;香附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可治療脾胃氣滯、脘腹痞悶、脹滿疼痛;佛手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濕化痰,這三味藥都能疏肝理氣?,F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厚樸、香附、佛手均能促進胃腸道動力,可在“四逆散”的基礎上加強理氣的作用。方中的建曲可助消化。
諸藥合用,可疏肝解郁、理氣和胃、加強胃腸道動力、改善各種原因引起的上腹部疼痛。需要注意的是,此方的辨證類型應是肝氣郁滯即情緒波動大誘發的胃疼,主要表現為胃脹,打嗝、排氣后疼痛感減輕。
胃疼可見于多種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疼患者最好就醫排除器質性疾病,明確診斷后治療,若是肝氣郁滯引起的胃疼可試試此方。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 朱欣佚
胃脹反酸用海螵蛸浙貝母
我有慢性胃炎3年多了,吃完飯后總感覺胃脹,反酸。朋友告訴我一個方子,可緩解胃?。喝『s?5克、浙貝母15克,各研成細末,過篩拌勻,每日3次,每次3~6克,飯前服用,堅持一個月。
北京 周女士
點評:
此方中,貝母一般多用來治療肺疾痰嗽,近代以其能制酸,與海螵蛸配伍,研成粉劑,用來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海螵蛸又名烏賊骨,能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常用于潰瘍病、胃酸過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吞酸等。二者合用,可抑酸護胃,治療反酸癥狀。
服藥時,一定要注意禁煙酒、咖啡及辛辣食物,少吃含淀粉類的食物,如土豆、芋頭、粉絲、紅薯等,不要吃過于堅硬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定點飲食,切忌過饑過飽。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避免壓力和緊張情緒。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 于景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