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科
再次來到一別數(shù)年的鳳凰古城,仍然激動不已。憑樓遠(yuǎn)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倚窗細(xì)品,冷暖炎涼齊涌心頭。
很多人懷著朝圣般的心態(tài)來到這個依山傍水的小鎮(zhèn),想踏一踏腳下的青石板,摸一摸巷弄間陳舊得泛出歲月的青磚泥土,看一看沱江里往來的船只,嗅一嗅城市間早已捉不到的突然的清新。但凡每一位觸碰過沈從文文字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打心眼里的沖動,沖動于那種泛舟江中,寫意于兩岸的詩意山水;沖動于青石板堆砌的巷弄里行走的閑逸,以及油紙傘下一張張俊秀的面容……
鳳凰小憩只為尋覓
一天兩宿的鳳凰生活,開始于一個叫鳳凰驛站的小驛里。鳳凰小憩,只為尋覓。下午的天空,晴雨相間,一種飄忽不定的憂喜給第二天的行程帶來了些許不確定性。
鳳凰的清晨安靜寧逸,洗漱過后,踏在古城的青石板上,開始了一天的游走。一夜的小雨把昨晚的那些飄忽不定洗涮了一遍,青石鋪就的街道也顯得那樣明明凈凈,雜質(zhì)盡掃??赡芤灰沟男蓓呀?jīng)讓大伙兒的元?dú)獾玫綐O大的補(bǔ)充,看到東邊升起的那輪明明滅滅的太陽時,都極盡了贊美之辭,在這種歡樂祥和間,樂山樂水的智者心態(tài)煽動了我們高漲的興致,一場關(guān)于盛大的拜訪也就開始了——沈從文先生的墓地成為了我此行的目標(biāo)。
蒼崖老樹,白浪曲水,滿眼的翠色,離披的蘭芷,這些都曾是沈從文筆下流瀉而來的薌澤,緩緩悠悠,疏遠(yuǎn)長久。踏著巷弄的青石,迎著耳畔時隱時現(xiàn)的叫賣聲,帶著近乎朝拜的心態(tài)去向那個并不遙遠(yuǎn)也不知其名的山頭。沱江的水緩緩幽幽,水流細(xì)膩得如同明鏡一般,照得出心思,看得到行者的匆忙。
沈從文先生靜靜地躺在沱江之畔,那塊刻著墓志銘的石碑上,“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rèn)識人”。簡簡單單的16個字,刻畫的卻是我們往復(fù)于世界的永恒。明鏡在心,行照他人。
沱河靜坐只為追憶
拜祭了給鳳凰帶來無限榮耀的沈從文先生,他筆尖流淌而過的山山水水,古城青磚也就此成為了此行的最終目的。整個下午,我脫離了隨行的伙伴。獨(dú)行一直都是我的習(xí)慣,記得兒時就嬉耍于屋后的原野,每到夕陽西下,伙伴們被零零散散的呼喚聲趕回家中,這時的我往往是一人在水泥砌的水渠上奔走著來結(jié)束這一天的流放。
鳳凰古城的下午總會比平時忙碌,看著往復(fù)其間的行人,看著每一個古城中奔忙于叫賣的商販,恍惚間又會有了古城不古的感慨。吊腳樓依然安靜地佇立在那里,我靜靜地坐在沱河邊思索起來??粗粋€個穿著苗服在江邊取景的游客,有模有樣地撩擺著姿態(tài),我回避地望了望這一江的河水,河水卻羞澀的收斂起來。我無所適從地收拾起自己的心情,開始了自己那不明所以的尋覓。
聽人說過,尋覓只是對自我想法的一次完美嘗試。我不知道我對這座古城有過多少期待,但確確實(shí)實(shí)想過,能踩著青石板去看看悠悠然間居住于小鎮(zhèn)的居民的愜意。處于這座古城之中,琳瑯滿目的充斥感讓我感慨不已,現(xiàn)代的氣息早已逼得小鎮(zhèn)漸褪了古樸的外殼,一陣陣的鮮亮在重新定義這座古城對于現(xiàn)代的敬意。我想我應(yīng)該在此留念點(diǎn)什么了,是悠悠蹚過的坨河水,還是那座還在訴說鳳凰不死的虹橋老寨,我都不敢抱有古老盡頭的想象。于是,只能選擇避開那些個熙熙攘攘,走進(jìn)一條又一條的透著微光的小巷,尋找著給予我靜謐而又恬適的美好。
每個人都會眷念于一座城池,那種熟悉里透露的陌生,讓你去找尋夾雜其間的似曾相識,殊不知,我們不只是為了找尋而來,也是為還愿而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