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奉陽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單單要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同時還需要關注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但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而言,很多高中生不重視課外閱讀,提不起閱讀興趣,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課外閱讀指導,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首先,農村高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和閱讀能力與城鎮學生存在較大差距,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這一方面是由于農村高中生所能夠獲得的閱讀資源相對較少,經典閱讀缺乏;另一方面是時間有限,學生與家長更加重視成績和分數,幾乎沒有進行課外閱讀。這樣一來就導致了農村高中學生語文閱讀水平難以提升。
其次,在閱讀教學指導過程中并未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目前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常因為擔心學生不能完全消化知識內容,選擇“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整節課一般都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單純的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難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無法有效協調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的關系,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處在被動學習狀態,對其閱讀思維的培養缺少助益。
再次,部分教師在閱讀指導過程中并未充分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一些教師為確保閱讀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常常給學生統一標準的指導,沒有關注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體驗。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思維與探究欲望難以有效激發,長期下去還會壓抑學生的創造力,導致學生出現閱讀中的惰性情緒,不能主動積極的思考。
最后,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指導策略不科學。很多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往往都要求學生自己瀏覽一遍文本,隨后為學生分析文本,一節課的學習之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掌握僅僅停留于具體的句子詞匯分析中,并未全面深入的理解文本主題內涵,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具備科學性,學生只能夠單純的跟隨教師的節奏學習,也不利于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首先是進行引導式閱讀,這一閱讀指導方法的關鍵在于語文教師應當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期刊或名著等,要求學生在進行自主閱讀時能夠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說出閱讀材料的主題與中心思想,培養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其次是進行情境式閱讀,這一閱讀指導方法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并將自己代入到文本的人物或情節中去閱讀和感受,自己體會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等,在情境式閱讀過程中需要教師合理引導,讓學生能夠直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含義,以培養高中生的閱讀分析處理能力;最后是講課式閱讀,這一閱讀指導方法的關鍵在于讓師生在閱讀過程中實現主體互換,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以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給其他學生講解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最后教師與其他學生進行點評,促進閱讀質量的提升。
在語文閱讀教學之前應當確保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正式閱讀之前的準備一般即是閱讀預習,依靠預習的方法來讓學生基本掌握閱讀材料的重難點和關鍵內容,促進學生正確閱讀習慣的養成,這也是促進高中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閱讀預習可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或者在課前留出幾分鐘完成,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在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默讀、再讀閱讀材料,在默讀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或段落進行標注,默讀完成后盡量體會材料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對閱讀材料有基本的理解,隨后再讀時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對提出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教師再針對關鍵為具體講解,師生共同尋求答案。學生在閱讀預習中提出問題、自主探討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轉變傳統閱讀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以促進其閱讀水平的提升。
借助于教材中較為精彩的課文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比如說《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節選自名著《紅樓夢》,作者通過林黛玉進賈府后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賈府這一典型環境及賈府中的大批人物。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文章,同時找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時的主要手法,通過具體生動的藝術描寫,使幾個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聲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讀者的面前。曹雪芹運用神奇的藝術之筆,將眾多人物描寫得有條不紊,異彩紛呈。另外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欣賞文中出現的各種人物形象,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人物不同的性格,同時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紅樓夢》的相關片段以及電視主題曲《枉凝眉》,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氛圍,體會這部古典名著的凄涼和悲愴之美,讓學生結合影視作品和原文來分析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在有效調動學生閱讀興趣之后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找到這部名著自行閱讀。
首先,教師應當主動為學生推薦一些比較熱門的課外閱讀書籍,如在教學了《論語》之后,可推薦學生閱讀于丹的《論語心得》,雖然學生在課堂中已經基本了解論語的相關內容,但如果在課后深入閱讀思考,其得到的感悟和課堂中的學習是完全不同的,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將自己的體會記錄下來并在課堂中與其他同學交流;其次,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往往會承擔高考的壓力,因此面臨的學習壓力也相對較大,很多學生和家長都不重視課外閱讀,而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應鼓勵學生將好的課外書籍帶到學校,尤其是高一高二時,應鼓勵學生積極閱讀,教師也能夠結合學生的閱讀內容來設計課后作業,促進學生更高效有針對性地閱讀。這樣不但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能夠提升其閱讀水平。
為保證課外閱讀目標的最終實現,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比如說以手抄報的方式呈現閱讀內容,組織進行和閱讀知識競賽,借助于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競賽活動應當以小組或者班級為單位,每學期開展一到兩次,每次競賽都規定一個閱讀選修教材中的單元主題;而學生在自己寫手抄報時能夠對閱讀材料的主題、內涵、人物、寫作手法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體會,讓學生在手抄報中寫出自己的讀后感,將自己的觀點記錄其中,也能夠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能夠借助于一些經典故事的精彩片段,要求學生進行精讀、品讀,細細評鑒感受其中的語言文字,隨后教師提出事先準備好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和探究,在思維的碰撞過程中讓學生都能夠具備自己對閱讀的獨創性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