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斌仙
基礎教育課程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規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漢語作文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不管運用哪種方法,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觀念,表現和創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我有幸到西藏支教,教高一年級,進到教室的第一感覺是學生熱情、樸實,但漢語成了藏語區的外語,學生對話都用藏語,跟我對話時是藏漢語交替,讓我一頭霧水。很多學生的作文出現不會審題、不知所云、病句嚴重、無話可說的問題。如:“有趣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是不得不由的兩個字;以前的生物老師變成化學老師是藏族;有一天老師把我叫起來做計算題叫到黑板上在那里我將近待了30分鐘”“甚至連家里不去從早上到晚上為著。”(選自學生作文《一件有趣的事》)究其原因,據調查,在西藏地區,80%以上的學生來自于農牧區,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上學支持力度不夠,要求不高,加之在小學和初中階段一些學校的教學水平較低,造成了大部分學生漢語文基礎知識較差,造成他們學習漢語文的主動性不強,基本不用漢語和其他人溝通,從而影響了口語表達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2017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講到:基礎教育課程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規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對于藏區的孩子,培養他們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言語經驗,發展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尤為重要。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科特征,課程內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內容,堅持加強語文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材料作文就是一種很好切合這個理念的呈現方式。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題者只給出一些文字或圖畫材料,要求應試者根據所給文字或圖畫的內容自己命題進行寫作。特點是要求考生依據材料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來寫作。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一般不會很長,學生可以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根據具體的語言情境,利用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并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闡述自己的發現。
近三年漢語高考的作文也切合了這個理念,都以材料作文形式出現:2015年是講閱讀對人思想的改變的重要性;2016年是通過懸崖邊上的一棵樹深深扎進泥土中,無論狂風肆虐,卻依然能夠堅韌挺拔,而生長在沃土中的樹苗,在狂風中卻不堪一擊,這正是說明了艱難環境中的逆境掙扎,環境對于人成長的重要作用;2017年是通過一段兒子與父親的對話,講的是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能獨享,要學會分享。經過觀察,調查研究,近幾年的漢語高考作文題所出的材料都不會很長,內容也較簡單,容易理解,符合藏區學生的特點。針對這種現狀,提出以下幾點提升藏區高中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材料作文的特點是命題者給出一段材料,不管是文字,還是圖表。學生首先要理解所給材料的內容,接著要理解材料的深層含義,才能準確立意。而閱讀是藏區學生要過的第一大關,經過觀察,本人發現,很淺顯的文章,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在哪一段找,都有學生會找錯自然段,有的更是拋開文章,自己杜撰。更不要說材料作文,還要理解所給材料的含義并找出相應的觀點。造成這樣的原因還是學生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培養藏區學生注意力就成為首要任務,只有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才能看懂文章內容。其次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古代、現當代作家的作品來閱讀。比如閱讀 《涸轍之鮒》(漢語第二冊)書中以用現代漢語寫這個故事,語言簡單易懂,又是個寓言故事,學生有興趣閱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不管讀得怎樣,讀久了,讀多了,自然就理解了作家們的寫作目的、文章深意。再次是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可以先從教材開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編者精心選出的,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作為漢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欣賞,探索閱讀的途徑,形成和積累自己閱讀的經驗。通過閱讀,把握書中的重要觀點和作品的價值取向。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培養語感,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漢語課程是針對藏區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教育的一門課程,它貼近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但由于學生對漢語的認知有限,造成閱讀理解能力較低,對關鍵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無法做深層次理解,更有甚者,找不到關鍵詞。針對這種情況及材料作文的特點,我認為,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閱讀《涸轍之鮒》(漢語第二冊)書中引用現代漢語寫這個故事,語言簡單易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談感想,然后尋找文中關鍵的詞或者句子,從中找出“涸轍之鮒”是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得出道理: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絕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大話和空話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解決實際問題,必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因此得出觀點:1.人做事要當機立斷;2.做事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通過一小段文字來體現某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只要能理解出來,寫作基本不會離題。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表達,藏區開設漢語課,也是讓學生最終能進行美的表達與創造,能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觀念,表現和創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通過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教師,應學習理解新課程標準,并把新課程標準理念貫穿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教會學生通過語言表達心中所想。藏區學生因種種原因,還無法完全接受太多的表達方法,我們可以教一些簡單的方法。通過調查知道學生懂得因果關聯詞,因此,可以教給學生使用因果分析法,比如用因果分析法寫《涸轍之鮒》的材料作文開篇,示例:鯽魚認為自己只要一點水就能活命,可是“我”卻說要去引大江的水過來救它。(概括事例)這種不現實的做法是因為(標志詞)遇事只會說大話,開空頭支票。卻無法解決燃眉之急。(分析)要解決實際問題,就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觀點)當然,也可教給學生假設分析法,這也是比較符合藏區學生特點的方法。
漢語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漢語作文教學方法很多種,不管運用哪種方法,只要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漢語,都是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