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青
對古典詩詞的學習可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古典詩詞是古代詩人思想文化的結晶,古人對詩詞的創作極為認真,對詩詞中句式的表達甚至細化至對每個字的選用,詩人都進行了一定的揣摩。例如著名詩人賈島在創作《題李凝幽居》的過程中,對“僧敲月下門”一句中的“敲”字的選用便花費了巨大心思,詩人在“敲”與“推”之間捉摸不定,最終還是韓愈大詩人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賈島選用了“敲”字。因此我國古典詩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理念,是詩人思想文化的產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古典詩詞結構與內涵的探究,可深入了解詩詞背后的文化含義,從而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中國古典詩詞歷史源遠流長,各朝各代都不乏詩作大家,很多詩人的作品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自身對于社會的認知。例如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便鮮明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范仲淹此詞作于北宋時期,國家雖然表面上繁榮,但是此時西夏元昊稱帝并大舉進攻宋朝,戰爭一直存在。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描述了邊疆戰士思鄉之苦,以及詞人和將士們因為沒有像東漢竇憲那樣打敗匈奴在燕然山刻功而還,借酒以排解對親人的思念,來寄托成就功業的愁思。學生通過對此種詩詞的學習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自己對歷史的認知,實現學生與詩人之間的直接對話,充分了解詩人所處時代的社會現實。
詩詞一定程度上也是詩人思想感情的集中體現,中國歷史上具有堅守原則、寧折不彎等優秀品質的詩人很多,他們的詩詞往往也流露出堅韌不拔、愛國主義等高尚的精神。例如辛棄疾的《破陣子》中“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直接反映出詩人殺敵報國的遠大抱負,體現出詩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能反映出詩人為國捐軀、寧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學生通過對古典詩詞的學習可對詩人的優秀品質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也在學習詩人高尚的品質,從而逐漸培養出高尚的情操,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提升學生古典詩詞學習效果的關鍵所在。初中生由于學習能力有限,往往無法獨立探究出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逐漸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下手:
首先引導學生抓住古詩詞的關鍵語句,大部分古典詩詞都具有一個中心詞語,詩詞的整體內容便是圍繞這一中心詞展開的,且中心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詩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通過對詩詞關鍵詞的掌握與理解學生可輕易得出詩人的感情所在。例如在古典詩詞中“折柳”具有“不舍”與“惜別”的寓意,通過對“折柳”這一關鍵詞的把握,學生便能夠體會出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所流露出的對家鄉的不舍之情。
其次,由于初中生閱讀的詩詞較少,對詩詞的分類把握不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鼓勵學生養成詩詞分類的習慣,不同類別的詩詞表達出詩人不同的思想感情,其節奏與韻律也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對古典詩詞分類的掌握有助于消除學生對古典詩詞學習的障礙。詩詞按照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等,掌握詩人的詩詞類別傾向,學生便可對詩人詩詞的中心思想進行統籌把握。例如學生了解了王維是我國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后,便可對王維的《山居秋暝》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詩人通過描述山間的幽美景色來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理想社會。再如讀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就能理解本文所表現的農家樸素自然和清新寧靜的農村風光以及故人間純真的友情。
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詩人的創作風格進行掌握,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以及感情氣質都會對詩詞的創作風格造成影響,詩詞風格的不同也從側面反映出詩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對詩人詩詞風格的掌握有利于學生對詩詞思想感情的分析與探究。例如唐代詩人杜甫的詩詞風格沉郁頓挫,結合對詩人生活經歷的了解,杜甫生于晚唐時期,國家逐漸衰退,詩人官場不得意,便可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詩人所表達生活的落魄以及對國家的擔憂之情了然于心。
初中生由于閱讀量較少,加之學以致用的意識較差,很難獨立自主地將詩詞學習融入于日常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對詩詞進行引用,增強學生對詩詞的運用意識與能力。將古典詩詞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加以運用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古典詩詞的深入了解,還可使學生發現古典詩詞對于學習生活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可利用教材中文章的主題穿插詩詞教學,使學生在掌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加深對詩詞的認識。例如初中教材中《散步》這一文章主要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思念,基于此,教師可設立“親情”的詩詞單元,讓學生通過引用詩句來表達親情,例如王冕的“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以及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等。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采取分組回答的方式,組與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對表現優異的小組進行一定獎勵,為詩詞學習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另外教師還應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資源進行詩詞運用,例如對天氣狀況的利用,在陰雨連綿的日子里,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有關雨天的詩詞,將詩詞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增強對古典詩詞的學習效果。
其次,初中生學習古典詩詞往往易停留在表面,很多初中生采取一味背誦的方式學習古典詩詞,導致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效率大打折扣,如《夜雨寄北》中“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這句詩,很多學生死記硬背,把“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漲”寫成了“長”,是對古詩詞沒有很好的品鑒導致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詩詞進行品讀鑒賞,使學生發現詩詞的美感,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積極性,增強自身文化素養。
古典詩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對于初中生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在一定程度上還可增強學生的歷史認知,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提高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將詩詞融入日常教學,學以致用,對此教師可利用教材中文章的主題穿插詩詞教學,做好對中國詩詞文化的發揚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