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穎,李 澤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重慶 402247)
教學反饋是教師用于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檢查手段,是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傳遞的紐帶。教學反饋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將促進教與學和諧統一,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起著指導作用,是優化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然而,傳統的教學反饋模式較為單一、并在時效性和真實性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足,使得教學反饋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筆者嘗試借用互聯網技術對課堂教學反饋活動進行優化設計,不僅將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及時根據反饋信息調整與改進教學活動,使“教”與“學”處于最佳狀態,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課上玩手機的問題,為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教學反饋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用以分析綜合,從而指導教學活動的設計,達到改進教學的目的。對于教師來說,通過反饋調節技術,可以及時掌握教學效果,有利于調節教學安排,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學生來說,反饋調節技術可以幫助強化知識,改正錯誤,找出差距,便于調整思維方式,改進學習方法,并根據教師反饋來調整學習策略和學習目標,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傳統的教學反饋模式主要有布置與批改作業、測驗和考試、課上提問、期中和期末評教等,但這些反饋模式在時效性、真實性、覆蓋面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使得教學反饋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教學反饋要把握時機,體現反饋的時效性。及時反饋的目的是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從而對教學活動的調整起指導作用;同時也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檢查自己所學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應用及問題解決正確與否、進步快慢程度等,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進而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明確努力方向。
傳統的教學反饋設計以課堂作業為主,即一次教學活動完成后,學生課下進行強化練習,一般都得經歷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班委收集作業、教師批改及評講作業等若干階段,整個周期較為漫長,信息反饋存在嚴重的滯后性。這就導致教師不能正確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就無法對課程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同時,對于學生來說,往往是交作業一周后才能獲得教師的批改結果,與課程學習形成一定的“脫節”。學生無法獲得即時評價,可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模糊的認識,甚至產生知識的負遷移,也就不能夠及時地根據教師輸出的信息調整和修正自身的學習行為,使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與普通本科高校大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很多學生為了敷衍應付或取得更好的作業成績而直接抄襲他人的答案,致使作業的正誤往往不能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真實情況。但是,由于教師批改的作業量過多,很難對每份雷同作業都做出一一評判,使得抄襲作業的學生不能及時改掉陋習,長此以往,此類學生的問題將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下降,更為嚴重的是可能養成依賴別人的習慣,從而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師希望對自身課堂教學效果有深入的了解,發現教學問題最常見的方式是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統計,將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歸類,分析錯誤類型在全班的分布,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難點和問題。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教師一般平行任教多個班級,每班數十名學生,那么每節課后教師將“全批全改”數百份的作業。假如要求每位教師對每次作業進行統計分析,其工作量之大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在傳統的教學反饋活動中,實現對反饋信息的全面統計與分析是非常困難的。
在以往的教學反饋活動設計中,教師一般通過課堂提問的形式來進行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從而即時了解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診斷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能夠起身回答問題的往往只有一個或者有限的幾個學生,不能給每個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機會進行自我展示。因此這種教學反饋模式不能有效引發每個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覆蓋面較為狹窄,只能揭露和反映被提問的極個別學生的個性化問題,教師很難獲取大多學生的共性問題來進行教學調整,導致提問的收效甚微。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產品調查、用戶體驗調查、民意調查都傾向于通過電子版本來向調查對象發布,在線獲取調查信息、在線匯總和分析調查結果,調查問卷漸漸進入電子問卷主導的時代。
國內知名的網絡調查平臺有“問卷星”“問卷網”“調查派”等,免費向用戶提供問卷創建、發布、管理、收集及分析等服務。用戶可以在平臺上在線設計問卷,并將問卷通過多渠道、多方式進行推送發布,便捷地獲取調研數據。同時,平臺可自動對統計數據生成圖形分析界面,還支持導出Excel文件方便用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目前,人們使用這些在線問卷網站的功能以各種調查、表單、報名、測評等為主,而對其在線測試功能使用較少,這一功能也尚未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利用。
筆者設想將方便高效的在線問卷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從而克服傳統教學反饋模式存在的諸多局限性,使教學反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教”與“學”都處于最佳狀態。為此,筆者在“問卷網”平臺上嘗試使用了在線測試功能,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下面對其主要實現過程加以闡述。
編輯問卷只需三步:第一步,設計和編輯試題。“問卷網”提供了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圖片題、描述說明題等8種題型,完全滿足題型多樣化的需要。第二步,設置每道題正確、錯誤答案的得分。第三步,設置測驗結束時出現在學生面前的結束語及分數顯示的方式。
完成問卷編輯后點擊“預覽”,可以分別看到PC和手機端的效果。發布問卷時平臺將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方便問卷投放。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讓學生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并要求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答。學生提交問卷后,“問卷網”可自動對每位學生的答案進行批改并核算分數。
問卷收集完成后,教師可登錄“問卷網”查看學生作答的統計和分析情況,進而及時了解每個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
“在線問卷”平臺使用方法簡單、界面友好、設計人性化,編寫過程簡單清晰,無其他干擾信息,絕大多數教師稍加學習,就能創建并發布在線考試試卷,可用性強。
利用電子問卷進行在線測試,能實現反饋信息的實時收集和統計分析,將大大縮短反饋周期,有效解決傳統教學反饋時效性較差的問題。使得教師可以根據反饋信息及時把握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進而動態地調整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在提交問卷后立即看到答案和分數,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出合理評價,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從而有效避免了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
同時,在線問卷不僅適用于測評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能用來調查學生對課堂效果、課程結構、教師授課方式的滿意度,從而指導教師根據學生適時、客觀的評價和建議及時修正和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愿望和需求。
通過課堂的“在線測試”,教師可對學生作答過程實行嚴格的監控和管理,從而避免學生課外抄襲作業的現象,確保了反饋信息的真實性。同時,教師還可對試卷進行防重復填寫設置,以避免同一學生多次提交等行為(如代考等作弊現象)。此外,當堂完成作業或測評將有助于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
在線問卷平臺可以對每一題的對錯、每一選項的出現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并以表格、表格條形圖、柱狀圖、餅狀圖、折線圖等多種直觀形式生成報告供用戶下載利用,或導入到Excel、SPSS軟件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而幫助教師從數據中發現問題、定位原因、制定解決方案,使得教師不僅能對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集中講解,還能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有助于實現分層次教學、差異化教學。同時,也為教師對每位學生的平時表現進行公正評價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此外,教師也可從單調、重復、繁重的作業與試卷批改任務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準備中,從而對教學設計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在線問卷”以班級內全體學生作為測試對象,要求“人人掃碼、人人參與”,從而有效解決了課堂提問覆蓋面窄的問題,有助于教師掌握大多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同時,這種在線測試形式新穎,能夠將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融入測評當中,具有聲、圖、文并茂的特點,改變了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使學生不易產生抵觸情緒,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不僅如此,教師還可在多媒體屏幕上實時展示學生的得分和排名情況,從而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評價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除了關注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外,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從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身體素質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在線問卷”因其高效便捷、形式靈活、可擴展性強的優點,更能滿足對學生實施多角度評價的需要,使教學評價更加全面、準確、科學,進而有利于社會、家庭、學校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只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價值觀念,更好地對學生實施全面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手機成為中國當代人們特別是大學生青睞的對象。然而,智能手機在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隨之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如今,學生課堂上“玩手機”在高職院校已成為普遍現象,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面對學生課上玩手機,教者倘若一味壓制性管理,如嚴厲制止、將學生“請出”教室等,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挫傷學生自尊心與學習積極性,且治標不治本,學生依舊我行我素。如果將“電子問卷”引入課堂,讓學生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進行在線測試,則巧妙地利用了大學生手機不離手的特點,但將手機的功能從通信、聊天、購物、游戲等擴展到移動學習、在線測試和作業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手機來服務學習,而不是純粹“玩”,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課上玩手機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反饋活動設計存在諸多的弊端,而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在線問卷”應用于課堂教學,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程跟蹤管理,能從時效性、真實性、覆蓋面等方面對傳統的教學反饋進行優化,從而為教師及時、正確地進行教學調整提供了指導作用,也能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目前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與學習目標的差距,進而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和學習目標,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同時,通過在線測試,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運用手機來服務學習,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課上玩手機的問題。
此外,在測驗試卷的鏈接中還可以嵌入微課視頻、電子課件等教學資源,從而將在線測試與在線學習進行有機結合,因此這一系統將有助于微課等新型教學模式的推廣,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霞,陳宇楓.淺議高職學生特點及數據庫課程教改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5):254-254.
[2]黃文博.促進學生學習:開發有效的課堂反饋技術[J].當代教育科學,2011(8):17-19.
[3]徐劍,鄧黎黎,徐亮.反饋調節技術在高職專科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173-174.
[4]李蕾.應用互動反饋技術開展有效教學的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8(5):68-71.
[5]孫峻.基于“問卷星”的在線考試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7(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