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城關第一小學)
眾所周知,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二者之間的聯系是極為緊密的,堪稱是一脈相承。所以,想要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有所提升,那么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使得自己成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研究型”教師。在這里,不妨試試“多課程教學結合法”。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許多的學科之間的聯系實際為緊密的,而且在教學內容上目的相近以及相互關聯的課程其實是非常之多的。所以,在進行“多課程結合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想要在一門課程之中穿插進別的教學內容,首先要注意的一點便是需要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在將兩門課程進行結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要將這兩門課程之中相近的地方以及不相近的地方都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這兩門課程完美融合,這也是一名教師應有的職業素養。這樣的一種方式,也是多課程教學結合法的一種可行之處。
針對于學生來說,基礎課程教育在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素質教育。所以,在進行基礎課程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樹立起一種明確的學習觀念,從而能夠發散他們的邏輯思維,這樣一來,便可以或多或少的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而在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教室對于這種能力的培養方式來進行探究,從而使得“多課程教學結合法”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這里所說的“探究型教師”并不是指的專門進行學術研究的教師,而是指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所養成的探究能力。能夠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將實踐以及探究結合起來的老師,才會在教學中有所建樹。
之所以要使用“多課程教學結合法”來培養出探究型教師,是因為這種培養方式是有很多的好處的,其一便是可以使得老師基本素養得到增強。老師的基本素養得到增強之后,學生的學習質量才會有所提升。其二便是可以使得學校的教育改革更進一步,其三便是可以使得教師自身的能力適應現在教學的需要。正是因為有著眾多的好處,這種教學方式才會在教學中廣泛應用。
眾所周知,在基礎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門學科之間都是有互通之處的。就比如說可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或者說在數學教學中滲透進德育意識,以及在體育課堂上進行生命教育等,這些學科之間都是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的。
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進人文精神為例,來進行具體的探究。縱觀平時的教學過程,便會發現這樣的一個事實,即“在課堂上能夠使得學生激動的是情,能夠打動學生的也是情”,如此便會得知沒有一個良好的感人的情境,那么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便是不完美。而且,想要使得人文精神很好的滲透進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法的合理運用也會加速這個滲透過程。以《師恩難忘》這篇課文為例,這篇課文想要給學生滲透的便是對老師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以及激發學生敬師愛師的情感這樣的一種情感,也就是平時所說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來進行情境創設呢?針對這篇課文的內容,教師可以進行啟發式情境導入,如教師首先進行提問“你們還記得么,從上學的第一天起,是誰將我們引入知識的殿堂以及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的嗎?”在進行這樣的提問之后,學生便會回答出“老師”這個詞語,在得到學生的回答之后,教師可以接著引導“是啊,確實是老師,是他們帶我們認識多彩的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是他們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嚴格地要求著我們。”通過這樣的兩個具有感情的句子來對課堂的氛圍進行渲染,此后引出“師恩如山,師恩似海”,接著便能夠引出“師恩難忘”這個課文題目,以此獲得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之后,再進入這節課的學習。然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將難忘師恩以及敬師愛師這樣的一種情感傳遞給學生。如此一來,這樣的一種人文精神就能很好的滲透進學生的心中。而在這樣的一種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讓老師在備課的同時對“人文精神”進行探究,如此一來,就離我們“探究型教師”的培養目標更進一步。
剛剛說到在小學語文中滲透人文精神,這里再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意識再舉一例。在平時的小學數學教學課程之中,老師們可以根據有機滲透的原則,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使得學生了解德育理念,還能夠使得學生在數學教學中融合進德育思想且不脫離數學知識使其一舉兩得。例如,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為例,在這個課時之中,有這樣一道題“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個,一共多少個?”那么在解決這道題的過程中應該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在此就可以進行言傳身教即進行啟發式談話、演示的思想教育。首先教師可以先提問并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方法,接著便可以提出明確問題,即有什么辦法能證明估算的結果接近正確答案?在提出問題之后,便可以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教師再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如果還是有些困難,便可以組織小組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小組做補充;最后在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并請學生說說列式的理由。然后再由老師板書“6個2箱是12箱,每箱24個,先算2箱是48個,再算6個48是288個;列式即24×2=48、48×6=288”。在這個問題的解答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傳遞一種教師是在全程參與的觀念,并在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為其樹立榜樣,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為學生指明方向并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以上的兩個例子都是采用的“多課程教學結合”方法,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將不同的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來培養出“探究型”教師。
正是因為“多層次教學結合法”有著可行之處以及眾多的好處,教師才會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在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應用的過程中,不僅會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還會讓教師在進行多課程結合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從而使得他們具有一定的研究問題的能力和素養。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夠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從而使得整個學校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