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白城市第二中學)
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對政治教學越來越重視。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對于初中政治教學來說,就更需要保證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證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法律意識的形成。
1.教師為主的教授模式。過去由于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較少,教師通常采取的方式是由自己主導,自行判斷學生的需要,進行課本解讀、知識點測驗等教學。在實際操作中因為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取得過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當前素質教育的環境中,政治素養應用的場景越來越多,對政治課的測試方式也逐漸從過去的機械應試,向學生思想和思維的考核上轉移。在過去的教學方式上,簡單的讀、背、寫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在這種模式之下根本沒有辦法提高,在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由于學生接收到外界信息多,缺乏判斷力的學生很容易對政治學習產生偏見。
2.簡單機械的課堂測驗。當前政治教學中采用的課堂測驗方式主要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在短時間內,學生通過機械式記憶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方式忽視了政治素養的提高。政治課本質上是對學生思想和道德修養的提升,只有在應用情境之中才能夠從課本知識變為學生自己的能力。當前的課堂測驗模式脫離的應用的環境,學生短時間內掌握的知識很容易忘記,導致學生的實際水平偏低,理解程度也較差。
3.無效的小組練習。為了應對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許多教師都在課堂中引入了小組練習的環節,美其名曰分組合作。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分組的模式都成為了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負擔。教師無法控制不熟悉的教學方式,分組的依據、分組的目的、測驗的方式都有不科學的地方。而學生在分組的過程中,容易缺乏交流,分組時的學生基礎就極大的決定了學生測試的效果,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更加容易產生消極自卑的情緒。
從理論上分析,當前教師和學生以及環境中,是存在一些難以調和的矛盾的。一方面,政治教師在過去的政治教學環境中成長。而部分有經驗的教師,又實施了長時間的應試教育教學,教學經驗主要針對的是應試教育中如何把握考點,如何教會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和應對考試。另一方面,學生的情況和過去區別較大,早期學生思想比較單純,而現在隨著互聯網低齡化,學生形成自己想法的時間提前。這就會導致學生基礎的差異遠遠大于以前任何一個時期。再加上環境的不同,環境差異是教育環境的改變,過去初中教學最終的目標即中考,也是以掌握課本知識為目標,因此教師容易猜測到考試范圍和重點,而現在由于新課標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深化,中考的模式也在迅速改變,對于學生政治素養和思想的應用考察增加。而在現實層面上,由于學生、教師和環境中的矛盾,直接體現的地方就是初中政治課堂。部分學生對于課程內容不理解,不接受,不同意,而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并沒有很好的把控學生的思想動態,盲目進行教學,導致教學效果不良。
根據以上分析,當前政治課堂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是需要創造一個適合當前階段學生塑造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平臺。當前微博、微信、頭條、營銷號林林總總,學生接觸到的是社會上方方面面不同的聲音,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人生觀道德觀的時候,因此極為重要。
初中政治教師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需要自己具備較高的思想境界和理論儲備,對于社會上熱點事件和流行的思想能夠判斷準確,解釋清楚,立場正確。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于熱點事件的關注,通過自己的引導,采取辯論、投票等方式,模擬學生今后將會實際面對的政治生活,在情境中進行教學。通過塑造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制思想,加強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