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清市宏路中心小學)
美術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而基于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小學美術教學也承擔起核心素質培養的重任。核心素養對于小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核心素養提升形成藝術感悟能力,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發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根據學生實際開展合理有效的美術教育活動,致力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達成,實現高素質現代化人才的輸出。
要想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在美術學習體驗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美術學習及美術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更高。而體驗式教學更是素質教育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教師引導小學生參與美術課堂活動,感受到美術學習的趣味性,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趣味性的課堂引導,讓其在體驗中審美,在審美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色彩大家庭》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紅、橙、黃、綠、藍、紫、褐、黑、白、灰等色彩,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大自然中的色彩,用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趣味涂色練習。讓學生自由創作,真正參與到趣味涂色中,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激發其美術學習與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色彩識別及美術分析能力,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趣味性的游戲,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趣味性的美術游戲,讓學生進入到良好的藝術情境之中,獲得豐富的藝術體驗,情境的刺激,學習的主動,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正式授課前,組織美術課程相關的游戲,通過講解趣味性的故事,消除學生陌生知識學習的緊張感。
在趣味性的美術游戲中讓學生動手做一做,畫一畫。例如,在學習《紙袋玩偶》時,教師可以講解森林玩偶的趣味小故事,讓學生制作不同的紙袋玩偶,扮演不同的玩偶角色,形成玩偶游戲,在美術學習與手工制作中實現其創造力、想象力的培養,也提升其表演能力,起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小學美術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想深入徹底,就必須引導小學生養成自覺審美的好習慣。教師應走出一味地營造環境,忽視課堂內容講解的認識誤區,在輕松的環境中,在高效的環境中,做好美術課堂教學知識的講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審美能力是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直觀感受能力,更是一個人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的體現,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基本的繪畫技巧,強化美術專業知識的學習,積極做好小學生良好審美習慣的培養。在學習《民間面塑》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些面塑實物作品,讓學生觀察面塑中的審美性。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周圍還有哪些作品具有審美性。小學生有的說是陶瓷藝術品有審美性,有的說剪紙藝術,有的說中國山水畫等,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美術作品中所應蘊含的思想,一步步更深層次地引導,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通過多次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審美習慣。
美來源于生活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核心內容在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樣需要生活的啟迪。因此,美術教學要想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做好與生活的關聯,返璞歸真,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與啟迪。只有美術教學與生活緊密關聯,才能增強學生的審美品位,提升其美術素養,實現核心素養的轉化,并產生強大的藝術創造力。小學美術教學關注與生活的關聯,以生活的關照為切入點做好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鼓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進行藝術性的創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達最真實的想法。認識彩泥的特性,了解泥塑的常用表現方法。例如,在學習《花式點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各種點心或者拍攝點心照片,也可以直接帶領學生到點心店去觀看,讓學生觀看點心師傅的制作過程,試著用彩泥制作不同的花式點心,提高學生造型、設計與色彩搭配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美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美術教學與生活的關聯,要求必須走出課堂的局限,走到自然中,讓學生接觸真實的生活和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和藝術的多姿多彩,自由發揮創造助力核心素養的養成。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好專業知識的講解,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美術教學。而專業知識的學習往往以理論為主,帶有很大的抽象與枯燥性,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教師應該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加強美術課堂教學的信息化建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音視頻結合,圖文并茂地講解知識,讓學生掌握教學的相關技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實現技能的有效把握。例如,在組織《動物身上的斑點》這部分教學時,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動物視頻,認識不同動物身上的斑點,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斑點的藝術運用,呈現來自于動物斑點的藝術作品,讓學生意識到各種斑點的形狀、大小變化及組合關系,了解斑點在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的運用。嘗試運用動物身上的斑點來裝飾生活中的物品,在抽象到具體的展示中實現學生知識的把握和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核心素養中最為核心的當屬愛國思想,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價值導向,從長遠看,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想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做好愛國教育的滲透,引導小學生塑造正確的人格,提升核心素養。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也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素材。教師可以從歷史角度入手,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感悟到我國藝術成就的輝煌璀璨。不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可以從傳統的剪紙藝術入手,教師向學生介紹剪紙的文化歷史,講解其歷史藝術價值,讓學生在好奇與自豪的情感驅動下去探尋傳統藝術的魅力,去揭秘更多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式。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也輕輕松松實現了小學生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
小學美術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認識藝術作品,掌握美術創作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小學生在美術的學習與熏陶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關注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日常教學中做好核心素養教育的滲透,引導學生感性觀察,理性分析。通過興趣的激發、環境的優化創設、愛國教育的滲透、教學與生活的關聯、審美習慣的養成及多媒體的輔助實現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提升,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美術作品的實踐中,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實現其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讓美術教學素質教育目標貫徹落實到位。
[1]周斌.結合水墨畫,培養小學生美術素養[J].小學生,2017,(11) :78.
[2]黃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吉林教育,2017,(38) :88.
[3]楊娟娟.基于“核心素養”,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效[J].新課程,2017,(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