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樂亭縣新戴河初級中學)
中共第十八屆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初中思想品德課不僅是學校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主陣地。在教學中如何進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素養,已經成為思品教師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法律知識涉及范圍廣泛,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過探究不僅使學生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并具有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思想品德課教會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準確把握教材、設計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及接受能力的教學環節等多個角度創設以趣學法的教學環境,構建理法交融的情感體驗,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升華學生寓法于理的思考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真實體驗法律就在自己身邊,我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開展法律知識教學的。
青少年由于心理生理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對問題的認識還存在一定偏差,教學中我們可以及時引用社會熱點來解決這一問題,使其通過教師引用的法治熱點掌握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提升法律素養。
初中階段的法治教育主要是圍繞公民的權利義務展開的,教學中可以及時引用社會熱點,如“泡面潑空姐”“開艙門事件”、攀爬紅軍雕塑照相事件及國家旅游局公開的首批“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上述事件中的相關人員對自己的不履行義務買單,如果行為嚴重的話將會影響自己的信用、影響出國。在學生為這一結果震驚時教師及時引導,解決學生困惑,明白我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應該履行相應的義務,因為我國公民的權利義務相統一。
課堂教學中通過引用央視的《今日說法》《社會與法》《道德觀察》等視頻解釋枯燥的法律知識,使課堂具有生活化、趣味性,學生在觀、思、辯的過程中掌握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我們在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新方法、新途徑,使他們的法律知識不斷豐富,法律意識逐步增強,人文素養日益豐富。由學生自己走進社會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對學生的影響會更深遠,在實踐中我是通過社會調查的方法達到這一目標的,如講《做守法的公民》時,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給一組同學布置了上、下學觀察途經的十字路口闖紅燈的情況,并按闖紅燈人群的年齡階段、所乘交通工具、事發路段做好記錄。另一組同學搜集、整理侵犯青少年合法權益、青少年犯罪的相關案例、數據、圖片。一周之后對兩組同學調查、分析情況進行匯總并在校內開展“法律就在我身邊”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使學生真實體會到守法的重要性。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學校開展的法治教育宣傳活動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提高法律素質、養成遵紀守法好習慣的重要環節。學校組織的法治教育有針對性、時效性,主要通過主題班會、國旗下演講、法治報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特別是每學年初,我校請縣司法局同志做的“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法治報告會更帶給學生心靈的強烈震撼,使學生更深刻的意識到法律既是人們行為的底線,又是任何人都不能觸碰的高壓線,自覺提高自我約束能力,主動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另外,作為思品教師也可以結合學校利用清明節、國慶節、法定紀念日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學生的法律意識只有建立在正確的思想基礎上,才能在心中播下法治的種子,自覺學法、守法、尊法、護法。
此外,課堂教學中的啟發式、專題討論、模擬法庭等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對增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法律素養的培養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將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力軍,只有對青少年加強法律知識教育,培養其法律意識,從身邊事感受法律,運用法律知識解決身邊事,真實體驗法律其實并不遙遠,就在你我身邊,在生活中能自覺把“法治精神”作為人格要素,才能把握人生航向,才能擔當起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
作為學校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的思想品德課,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十分重要,作為思品教師更應在教學中勤思考、多實踐,為更有效地培養青少年法治素養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