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第九小學)
小學低年級識字雖然是重點,但說的訓練也應有機進行。要以識促讀,以讀促寫,識、讀、寫結合。因此,除抓住識字這個中心環節,還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以后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看圖說話是學生通過觀察圖畫,根據圖上具體形象的內容進行說話訓練的一種方式。看圖說話一般有看單圖說話和看多幅圖說話兩種。說話的內容可以從圖上看到的,也可以是從圖片上的內容想象和聯想到的。
1.指導看圖
首先要選好圖,畫面內容應貼近兒童生活的實際,以便于他們進行聯想,展開想象。對于低年級學生,圖意要明確,畫要簡單明了,使學生把握內容,有話可說。
2.提出問題
教師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是一個必要的過程。教師提出的問題,應當有利于學生怎樣去觀察圖,怎樣把握觀察的重點,又可以啟發學生去思考,為回答問題做準備。教師的問題可以提出一個,讓學生思考回答一個,這樣逐步深入,也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之后一并進行回答。
3.練習說話
練習說話與觀察圖畫是緊密結合的,練習說話是在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說話的練習,練習說話的第一步是啟發學生敢說、愛說。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在眾人面前,說話是很害怕的,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說話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先進行啟發談話,對不敢說的兒童要鼓勵他們說,不愛說要啟發他們說,教師善于創設出一個輕松融洽和諧的說話氛圍。只有學生沒有拘束感,他們才能做到暢所欲言。
低段教材中,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插圖是靜止的,學生喜歡動態的畫面,在說話過程中,提醒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電影電視上的畫面,把靜止的想成連續不斷的畫面。即利用插圖,要求學生根據圖的內容表述自己想象的內容。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說的興趣又拓寬了語言表達的范圍。如學習一年級上冊《秋天》時,先出示插圖,再讓學生說說插圖上畫了些什么,分別是什么樣的?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還知道秋天的哪些景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會說的越形象越好,不會說的可以同桌互相練習。這樣一來,教室里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都說出幾句連貫的話,漸漸地學生養成了上課愛表達的好習慣,這樣會達到預期的說的效果。當然,課文中的插圖主要是為幫助學生識字服務的,不宜花太多時間,這種訓練形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說話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低年級學生特別愛聽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橫生的故事,他們更是百聽不厭。教師有意識地選擇有愛科學、愛勞動、文明禮貌等內容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在講故事時,努力做到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是學生進入角色,力求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聽完以后,要求學生說一說其中的大概故事情節,并把他們喜歡的精彩情節帶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或者把它記下來,這樣的訓練是學生的說話能力大大提高。又因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差,說話往往缺乏邏輯性,而課文中有些內容故事性很強,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人腦的信息多數是通過眼睛獲得的,因此訓練學生用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是很有必要的,在觀察中讓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要求學生在觀察時必須要有目的的進行。我們生活的環境很美,春、夏、秋、冬各具特色。春天到了我們看到春天是什么樣的呢?要求學生有目的觀察柳樹、小花、小草、小河、同學們穿著什么,等等,無論植物、動物圖片每觀察一樣都可以要求學生按照一定順序練說,還可以在說話過程中加上自己的心理感受。
創設情境說話,就是假設一種情景,讓學生在其中充當一個角色,按角色要求進行聽話、說話練習,這種方式生動有趣,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進行創設情境訓練,教師要做好指導,一是要學生講清假設情境的具體內容,讓學生明確自己所擔任的角色,從而去確定自己該說的內容;二是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大膽的說對于想象較合理、語言符合人物身份的,說話得體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對于說話能力差的、要多指導、多鼓勵,說錯了讓大家不要取笑。教師要努力創設一個輕松的真實情境,使學生沒有顧慮,敢于大膽說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