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何氏醫學院)
醫學影像學是臨床專業重要的課程之一,該學科緊密聯系基礎及臨床各學科,要求學生擁有大量記憶性的知識儲備。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去死記硬背各影像知識要點,而忽略了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限制了學生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我院將PBL與CI教學法相整合的教學模式引入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綜合臨床思維能力,使其能夠靈活的掌握影像知識,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1.研究對象
選擇遼寧何氏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14級學生50人以及和2013級學生50人作為研究對象。學生的年齡、性別、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和醫學基礎知識的考試成績均無統計學差異。2013級臨床專業學生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授課;2014級臨床專業學生作為實驗組,采用PBL結合CI教學法授課。
2.研究方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授課時所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大綱相同,并由同一名教師負責教學。實驗組采用PBL結合CI教學法,教師選取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影像案例發放給同學們,讓同學們針對案例提出問題并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去收集查閱資料,學生自行分小組討論,并得出初步解決方案,教師在學生的討論基礎上再對影像學進行深化講解,加深學生對影像學知識的認識。同時以醫學影像學為中心,將解剖學、病理學、臨床各學科等多學科結合起來,根據影像學的特征從多個方面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情發展方向及預后等,通過全面分析再對疾病進行確認。討論最后,教師要將討論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法。
3.教學評價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估。分別對兩組學生發放問卷,主要為學生對學習滿意度的評價,內容包含提高綜合素質、靈活的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臨床能力以及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4.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即((x±s),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的兩組結果顯示,學生們應用PBL結合CI教學法后的學習效果較好。實驗組在提高綜合素質、靈活的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臨床能力以及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等幾方面均明顯強于前者,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以解剖學、病理學等為基礎,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這門課程涉及到解剖學、病理學、內科學以及外科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而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基本采用的都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即講授法,體現在先“教”后“學”,很多學生在傳統講授法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在學習醫學影像學的時候僅僅關注于影像專業的知識,去死記硬背各系統中正常影像表現以及常見疾病的影像知識要點,而忽略了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限制了學生們臨床綜合診斷思維能力的培養。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開放性、探索性的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實行以問題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學習。CI教學法是將同一疾病不同檢查方法的影像特征進行比較,將不同疾病間影像圖像的異同之處進行比較,將形態影像與功能影像相比較,同時也將疾病的影像表現與解剖學、病理學、內、外科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相互串聯,它是一種能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新型教學模式。我系教師曾將以問題為導向結合案例教學法引入影像學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次在研究的基礎上將PBL結合CI教學法引入臨床專業的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們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比較認可。研究發現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更加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醫學影像學知識主動性,學生們針對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影像案例進行提出問題并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分小組討論,以醫學影像學為中心,將其他基礎與臨床等多學科知識結合起來,將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與相關學科之間的理解和聯系,使學生靈活的掌握醫學影像學相關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征象,靈活的儲備大量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醫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自主安排查找資料等環節也無形中提高了團隊的合作能力。通過研究發現,學生對PBL結合CI教學法的滿意程度要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綜上所述,將以問題為導向結合比較影像學教學法應用于臨床專業醫學影像學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設計、去實踐,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真正主角,將所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此教學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