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麗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三臺中心學校)
數學并非只是冷冰冰枯燥的數字和數學符號,它們也是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每一個公式都代表著一段過去的故事。數學教師應充分去挖掘這些故事的內涵,利用好這些數學素材,并運用到數學教學之中,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中的情感。要發揮幾千年數學文明史的作用,用無數個數學家探索真理的百折不撓的精神來激勵學生,讓學生學習這些數學家背后的精神。教師通過介紹畢達哥拉斯、祖沖之、陳景潤等數學家研究數學的過程,可以使學生體會他們追求真理的艱辛,感受到數學世界的無窮魅力。這樣既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拓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視野,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來面對和思考問題,把人類優秀的數學成果運用在實踐之中,造福人類世界。
數學作為教學中最為嚴謹的學科之一,許多教學內容呈現出大量的美感。教師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數學的這一特性,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美感。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在教會學生認識圓和直徑等概念之后,就可以引用墨子的話“圓,一中同長也”,讓學生把今天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和墨子的觀點相結合,感受圓形的博大精深。由此,可引出這一觀點,即墨子的思想比西方數學界早了一千多年,進而增加學生對民族的認同和自豪感。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古代陰陽太極圖、我國著名的石拱橋、古代的銅鏡等與圓形有關的結構,讓學生從生活之中感受到建筑和現實生活存在的美感,進而感受到我國古代數學的悠久歷史。
學習數學離不開習題。如果在習題之中滲透人文精神,使習題展示出濃郁的人文氣氛,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十幾減九的訓練中,可以設置小白貓和小花貓分魚的習題。小白貓說:“咱倆一共釣了十六條魚,分給你九條。”小花貓說:“你分的太少了。”學生通過這樣的習題練習,不僅能夠學到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而且還能夠從對話之中體會到人文精神。如果學生是小花貓,他最想對小白貓說什么?學生踴躍地回答,他們可能會說“非常感謝小白貓”“小白貓真善良”之類的話。學生通過這樣的習題練習,不僅能夠提高數學本領,而且還能在無形之中受到教育,獲得人格品質的提升。
大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傳授學生知識,不如傳授學生的方法,掌握學習方法比獲得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教師更應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自己的活力,讓學生親自學習數學,主動探究知識,開展小組合作交流,促使學生構建好自己的數學體系。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圓的面積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已知的教學方法,和所學的知識,推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充分開動學生的腦筋,讓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能夠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展示個人的數學能力,把自己學習數學的成果分享給班級的同學,展現學習數學蓬勃向上的活力。
教育學理論認為,關心學生的內在需求,是教育賦予教師的應盡義務。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應堅持平等、民主、互助的教學原則,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處處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情,營造潤物細無聲的人文關懷環境,把教師的情感真正體現到數學教學之中。教師要經常用贊美的語言表揚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通過一些看似平常卻深入內心的舉動,如給學生一個微笑、對學生點頭默許、給學生輕柔的撫摸等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使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歸屬感,認同教師的人品,進而把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源泉,是社會蓬勃發展的源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教學需求,還要對優秀的學生進行重點開發,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要尊重學生的數學個體差異,從個人成長學習進步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設置符合他們實際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已有的數學基礎上獲得新的提高,把創新教育的方式真正應用到教學之中。尤其是對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創造機會使他們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鼓勵他們到黑板前來講解數學知識,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思維過程。
總而言之,人文精神對于塑造學生的道德價值、啟迪學生的智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中時刻注意滲透數學的人文精神,結合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充分釋放學生的數學潛能,使數學課堂折射出人性的智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