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若琳
(陜西西安長慶八中)
教師是教學活動之中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課程改革的實施效果,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教師應當采取合理以及科學的評價方式,促使學生學會思考以及學習。為了提升課堂質量以及效果,教師應當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之中,確保教師具有一定的化學知識素養,是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復合型知識人才的概念,也就是教師在進行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既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又要具備一定的學科專業特質。不但要掌握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建立牢固、廣泛的知識結構體系。
1.提高教師的化學專業基礎知識水平
化學教師要想做好相應的學科教學工作,首先,就必須要掌握相應的學科專業知識,建立其授課教學的堅實基礎。現階段,中學化學教師應當具備的化學專業知識主要包含學科體系框架、專業邏輯知識點和學科建設相關專業技能等。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知識掌握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為以下三個層面:第一,要明確把握學科知識整體框架,熟悉學科內的各個概念原理;第二,掌握與專業內容相符合的背景知識,以便于更好地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第三,明確學科產生發展的背景知識及當下發展趨勢。
2.提高教師相關學科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工具性知識水平
化學教師不能僅僅了解該學科領域的問題,還要廣泛了解相關學科領域的科學文化知識,這些知識包含語文、數學等基礎課知識,也包括政治、經濟、歷史、法律等人文社會科學類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深入了解生物、天文、人體以及地理等自然科學知識,在具備一定的知識廣度之后,找準研究方向進行深入學習,建立起金字塔式的理論知識框架。另外,教師還要深入學習教育科學理論以及實踐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知識。在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基礎上,深入了解教學領域新興教育理論的基礎知識,堅持與時俱進,加深對教育學基礎理論的認識和思考,引導教師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相關理論,培養教師信息搜集、整理、應用的能力,熟練掌握相關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明確處理技術以及傳輸技術,整合相關信息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質量的最大化提高。
1.關愛學生,改善師生關系
尊師重道是一種傳統美德,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但在尊師的同時,不能將學生僅僅局限在被支配的地位,而是應該鼓勵學生發展自我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這就需要教師多多關愛學生,不能因為學生家庭地位或家庭狀況不同而區別對待,也不能因為教師同學生家庭的私交程度而有所偏頗。教師應在對學生情況進行深入細致了解的基礎上,賦予學生一種具體的而并非盲目抽象的愛。現在的教師應該改變過去那種師道尊嚴的觀念,在教學中既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同時還應對學生耐心教導、嚴格要求。新世紀教師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應是尊重學生,既包括對學生需求和現有狀態的尊重,也包括對學生發展潛力的尊重。教師尊重學生并不意味著要放任學生,而是要幫助和促進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的發展。另外,教師關愛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同時,也必然會換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并且學生還會把這種對老師的愛遷移到學習中。
2.轉變角色,加強服務意識
新課改之后,教師最大的變化就是角色的轉變,教師從之前的知識的傳授者以及課堂的管理者,轉變成了指導和促進學生發展的引領者。因此,教師的服務意識需要加強,在教學工作中應當做到:首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同時也要和學生協調并確認實現目標的最優途徑;其次,教師還應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以及學習策略的掌握和發展能力的培養方面給予指導;然后,教師還應在教學中設計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3.善于學習,增強課改意識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應當對《化學課程標準》進行認真學習,了解新課標的主要特點以及功能。比如在新課標中,著重強調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應當改變;還強調了化學同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的聯系;新課標更加重視對評價診斷以及激勵發展功能的強化;還強調了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性等。此外,新課標還要求教師熟悉化學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同時也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對新課標的學習,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也有利于教師課堂適應能力的提高。
4.與時俱進,堅持終身學習
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應加強對現代教育理論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以及《素質教育觀念的學習提要》等的學習。通過教學理論的學習,教師逐漸摸索出與學生心理特點相符合的教學方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中學化學教師在實現專業化發展時,其主要方向應是轉變教師角色,掌握新的專業技能,為了實現教師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應當促使教師從治理者轉變為組織者以及從傳授者轉變為參與者
1.教師從治理者轉變為組織者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轉變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組織者。教師應當營造一種寬容和諧的、具有接納性的課堂,還應創設出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的教育環境。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班級制度的制度,參與整個班級的治理過程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以及使命感,從而使學生變得自律自覺并最終走向成功。
2.教師從傳授者轉變為參與者
化學教師應當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者的角色中走出來,轉變為同學生一起構建學習環境的參與者。教師應同學生一起,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課堂文化生態,建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另外,教師應將教材內容同實際聯系起來,組織和帶領學生參觀同化學有關的工廠,讓學生切實感受化學的社會地位。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知識領域得到了擴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的化學教學過程之中,高中的化學教師的素養直接影響到化學課堂效率以及效果,因此,我們應當清楚認識到提升高中化學教師素質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師的職業素質以及專業技能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依志達.在新課程下如何提高中學化學教師素質[J].文理導航,2017,(09):83.
[2]吳晗清,李國超,張霄.科學素養視域下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的調查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7) :106-109.
[3]劉戀,劉狄,龍云飛.新課改背景下中學化學教師素養培養的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3) :14-16.
[4]魏壯偉,周青.職前教師TPACK核心要素TPCK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職前化學教師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5,(08) :74-84.
[5]劉林,傅天華,曾淼.化學教研室:高師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4) :116-118.
[6]楊承印,楊嬌榮.理科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其對策——以陜西省中學化學教師為例[J].當代教師教育,2013,(01)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