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田
(石家莊第六中學)
高中地理傳統教學模式給予學生的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感覺,學生在課堂中被動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點,導致學生逐步缺乏主動探究學習精神,在課堂上不聽教師的講課。教師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很難保持較好的耐心。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容易加大學生的抵觸心理與厭煩狀態,對高中地理順利施教產生極大的阻礙。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最凸出優勢為知情統一,它不斷強調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情感,興趣,潛能的重要性。因此,融合人本主義理論教學意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學生自我發掘的能力,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重視的是人的發揮,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做到自主學習,在不斷自我鼓勵的過程中發掘潛能。人本主義理論教學對全世界的大多數學者都產生了重要而又深遠的影響。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特點:首先,人本主義理論強調知情統一,無論是哪一種學習,都必須是在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學習。任何學習過程都不能脫離情感而獨立存在,否則就是沒有意義的學習;其次,我們要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選擇,選擇有意義的學習。有意義的學習不僅能夠讓我們真正的學到知識,更能有效促進我們自身修養和交流;最后,在人本主義理論教學中,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促進學生多項結合。在傳統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作為你課堂的主體,對學生實施應試教育,學生在講臺下被動吸收教師所講的地理知識,而教師也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忽視了學生的素質培養,這不符合我們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甚至會促使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這將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進行與發展。
課堂合作環節是高中地理教學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合作過程中,學生會針對自己的問題、自己的任務去主動學習,尋找答案。這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并能夠培養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通過自己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比如,在高中地理課程之地球自轉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小組為單位,要求每一組的學生自己查詢宇宙中主要的星球,星球可以分為哪幾種?地球屬于哪種星球?為什么我們會有白天和黑夜?為什么有的地方時夏天的時候,其他地方是寒冷的冬天?以及為什么非洲會那么熱?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主動翻閱資料或者網絡搜索尋找答案,小組合作,讓學生具有團隊合作意識,能夠細化眾多學習任務,明確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簡化各自的工作任務。在團隊合作學習中,學生學會分享自己的成果,能夠有效的將每個學生帶進課堂中,讓他們感受課堂中自己的主體地位。
在中國傳統教學理念中,教師是一種嚴肅、嚴格的代名詞,學生對教師的懼怕感遠遠超過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親近。在新型教學理念下,我們要不斷追求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而作為教學課堂中的重要角色,教師必須從學生情感上出發,讓他們改變對教師的印象與態度,讓他們從心理上接受教師。在應試教育中,教師在講臺上的威嚴感讓學生在懼怕中接受知識,因此,教師必須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改變以往嚴厲的教學模式,用自己的熱情與關心對待自己的學生。讓學生接受教師,首先需要教師從情感上改變自己的態度,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高中地理課堂變得更加溫馨與快樂。
枯燥的課堂只會導致學生對高中地理課程逐步產生厭倦心理,以往教學模式多為教師以教科書為主要工具,更甚者是唯一工具,文字的講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即使在地理教科書中有許多插圖。高中地理相對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比較,學習難度比較小,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記憶,在考試中大多能夠獲得滿意的成績,但書本上的知識不能夠滿足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需求,所以,教師必須學會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隨著科技、經濟的不斷進步,高中教學課堂也變得更加高科技化,高中地理教師就要利用現有條件,將高中地理知識用更生動、精彩的形式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比如,在講述盆地的形成原因及特色的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動畫視頻的方法將盆地形成的前因后果展示給學生,同時可以將我們國家的盆地特有的魅力完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時,在教學世界板塊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世界地圖或者地球儀向學生們展示世界板塊分為哪幾種,它們又分別位于世界的哪個地方。通過地圖或者地球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看圖分析圖,以及記憶的能力,在日后的學習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地震是自然災害之一,地震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它讓許多家庭破裂,讓許多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母。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以書本為教學目標,讓他們分析地震形成的原因,教學他們在地震形成的過程中,哪些地形容易發生地震災害?在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將傷害降到最小。同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展示地震多發國家比如日本的地質特色,又可以呈現他們為了應對地震的多發采取的措施或者住房特色。
高中學生在面臨高考的壓力下,往往會產生勞累煩躁的情緒,作為高中教師,必須合理的幫助學生緩解釋放他們的壓力與緊張情緒。人本主義理論教學下的高中課堂更重視的是學生的情感,因此,教師務必學會調節課堂氛圍。比如,在分析宇宙組成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將星座融入到教學內容中,通過多媒體或者卡片展示小熊星座、北斗星等多種星座,教他們在觀察星星的組成形狀中分辨是哪種星座,以及在一些星座中名字的由來。這些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們充分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在興趣的帶領下探索更多更豐富的地理知識。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但是課堂時間都以授課為主很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導致在學習地理知識中事倍功半。因此,教師要學會學樂合一,用輕松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是高中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強調教師要充分樹立學生主體地位,著重凸出知情統一。教師必須重視人本主義理論的滲透,督促學生自主學習,給予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設置小組合作環節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團體合作的意識;多媒體的利用能夠將課堂變得更加還是生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高中地理教學在學生的熱情中順利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應該給予學生輕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們在情感上接受地理學習,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殷黎榮.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高中地理教學影響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7,(10) :89.
[2]侯丹.高中地理教學要凸顯人本主義學習理念[J].考試周刊,2013,(89)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