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山東省臨沂李官中學)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教育教學不應該在實踐中將學生的個性特點抹殺,應該充分地讓學生的這種個性特點得以張揚。但是由于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了我們的教學活動忽視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化發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毅然如此。為此,有必要在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主體意識,放開對學生的個性思維、個性感覺的束縛,讓他們在其作品中充分地發揮出他們的個性特點,表達他們的自己的情感。相信只要這樣,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就傳統美術教學來說,在美術教育中關注的最多的是學生的繪畫技巧,在教學中采用灌輸的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創作思想的關注過少。原本美術的靈魂就在于培養學生對土木周邊等社會、自然環境的一種想法和感受,本質就是一種情懷的抒發。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在新課標中,對美術教師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內容們積極設置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環境,讓學生進行創作活動。
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有一些材料,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表達他們的個性,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獨特作品,應當在材料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選擇花、草,或者樹葉、蛋殼、玻璃等材料。在大自然中材料如此地豐富,這眾多的材料都可以根據需要,用他們來表達學生們的情感。畢竟采用這戲而具有個性化的材料進行美術創作,其美術作品也就具有了個性化特點。作為教師,不必要對學生的思維禁錮,只要能夠充分表達他們的思想、情感皆可以。
學生的心理世界是一個特別美好而又新奇的世界,不是成年人所能夠猜想的。如果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按照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進行美術教學活動,勢必會影響到初中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所以,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就美術的表現技法而言,應當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比如,放開對繪畫工具的選擇權利,讓學生在美術繪畫中選用他們自己喜愛的工具進行創作,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地展現出來。
作為初中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必須具備一定的創作型的思維,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比如,在色彩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存在著差異性,他們對于色彩的偏好不一樣,有的學生偏好暖色調,有的學生偏好冷色調,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會存在著差異性。有的學生在作品中更多的是暖色,有的學生則更多的是冷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只要學生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就應該放開對學生的過多約束,畢竟過多的約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不可否認,初中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作為常年人用成年人的眼光評價學生的心理世界是不公平的。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都存在著一種被關注的心理,他們會以標新立異的方式來體現這一心理,當然也存在一些新奇的想法,不論哪種狀況,作為教師應該對此進行正確地引導,對于不符合教師的想法的創作就否定學生,正確的要給予積極鼓勵,特別是學生的標新立異的東西中,有些東西具有創造性,且具有藝術的含量,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一點,讓學生的個性特點得以張揚。
初中美術教育中,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應該積極進行有效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黑格爾曾經說,繪畫的實際上就是繪畫者自我存在的一個主體性。在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過程中,其中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有效評價。何為有效評價?就教育評價而言是所進行的評價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在初中美術評價中,應當從學生的作品中感受學生的思想,即有學生的思想內容者,我們應當給予肯定,而不能夠僅僅看學生的作品像還是不像來評判。在進行評價過程中,宜根據實際的情況而確定評價的標準,充分地關注學生的發展,積極展開評價。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展開個性化教學,應當在材料上呈現多樣性、在表現技法上給學生更多的自由、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特征、在表現效果上的創造性引導,希望能夠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