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蘭州市第二中學)
中學地理教學必須安排地理實踐課,以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創造力。地理學中方法性學科和技術性學科——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已經為地理科學研究的前沿。由此促成本人以“現代地理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地理實踐課建設”為題,有目的開展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地理實踐課,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適應新一輪高考改革,樹立正確的人地觀,推進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地理實踐課 現代地理信息技術 鄉土地理
1.國家政策。2017年10月30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到2020年我國將要實行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適應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的需求。
2.地理學科發展。現代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學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應用性學科,處于地理科學研究的前沿。
3.現代地理信息技術背景分析。導航、地理空間信息等已經成為大眾化應用,為老師和學生獲取現代地理信息技術提供了可行。
4.地理課堂教學補充的需求。中學很少開設地理實踐課程,實現地理學是一門與生產實踐進一步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
5.從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出發,本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推進生態文明的價值觀方面考慮。
①選取、編撰和地理教材相關的實踐課程;②利用可采用的現代地理信息技術;③獲得數據、圖片、地理空間信息;④綜合分析、得出結論;⑤理論對比,回歸教材 。
1.可實地操作的地理實驗課——以學校操場測量太陽高度、太陽方位和地方時為例。
(1)利用手機里的GPS系統,采集學校的經緯度,方向。以竹竿、卷尺、長直尺,粉筆為工具,以一個白天為單位,利用學校和120°E的經度差確定了學校的地方時。
(2)學生現場示意太陽高度的形成,選取白天不同時刻,記錄選定不同時刻影長、影子方位。
(3)實驗結束以后,回到教室,數據處理分析,得出結論。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從日出→正午→日落,太陽高度由零→最大→零。一天當中正午12:00,太陽在正南方,太陽高度最小;9:00太陽在東南,15:00太陽在西南,影長相同,這兩個時刻影子方位和正午影子方位相差45°,時間相差3小時。
同理,以一年為單位,讓學生測量記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當天和這四個節氣前后正午太陽高度。得出蘭州市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規律:冬至日→夏至日由最小→最大。同時利用天氣實況信息查詢,把小組分成不同時間段,記錄選定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時刻,日出、日落時刻的太陽方位,比較分析蘭州市晝長的變化規律。
2.利用計算機查詢地理空間信息,寫出報告——以蘭州新區城市化為例。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學生利用計算機查詢地理空間信息,利用圖片、數據,電子地圖,比較城市化前后,蘭州市城市用地規模的變化和蘭州市人口的變化。
(2)論述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查詢地理空間信息,蘭州新區由典型的天然的黃土高原丘陵地貌變為平整的城市景觀;引大入秦工程完全改變了蘭州新區的水文環境;引入工業可能產生環境污染。
3.以生態環境問題熱點問題為案例,樹立科學的人地觀——以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為例。
2017年3月,國家對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典型案例進行了深刻剖析。學生利用計算機查閱祁連山的電子空間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學生要充分認識到祁連山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在維護中國西部生態安全方面有著舉足輕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生命線”和“母親山”。
1.積極響應。落實了2017年10月30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在高中安排地理實踐課,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創造力。
2.開設地理實踐課,可以應對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尤其適合高考科目選擇地理的學生,通過地理實踐課的訓練學生,提高學生對地理空間信息的應用、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使學生明確地理可以和那些其他學科交叉,不同學科之間可以互相聯系,相互促進。
3.緊密結合高中地理教材,構建切合學生實際的地理實踐課體系,補充地理課堂教學不足。地理課堂是封閉式的按照一定模式開展的,課堂內容很難拓展,地理實踐課啟發學生探究式、開放式學習。實現學生有個性差異,學習成果也存在創造性差異,促進學生個性自由發展。地理課的學習方式由除了課堂聽講,課后作業訓練,也可以模擬實驗,做出報告,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展現給社會。
4.在中學開展地理實踐課,符合地理學的發展方向。實現地理學即是一門應用理論的基礎性學科,又是一門與生產實踐進一步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利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