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樂亭縣馬頭營鎮初級中學)
闡述了在互動反饋教學中采用“三問三方法”,精心設計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以增強學習即時評測,融合導學案、教學微視頻,探索智慧教與學的實踐,并以具體課例加以說明。從中感悟到教師“三問三方法”的精心設計,強化智慧課堂教學。
互動反饋 教與學 教學微視頻 課堂實效
“依據內容,根據學情,制定目標”是為了解決第一問“學生要到哪里去?”而采用的方法。以前我經常根據教學參考書來制定教學目標。參與課題研究后,為了使學生有目標地學,我則結合總課題組的互動反饋教學目標體系,總結了制定教學目標的基本步驟,即教學內容分析一學情分析一應用二維表對教學目標進行定位一陳述教學目標。化學課的教學目標來源一方面是《化學課程標準》,這是剛性文件,規定了學生需要達到的最基本要求。同時教學目標更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來制定,使學生在明確的目標中學習。
例如,在“質量守恒定律”一課中,我根據總課題組的目標體系,分析了此課中內容的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主要涉及的行為動詞,并將兩項內容放入二維表中,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比較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解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變化;
(2)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復述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3)比較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和質量的關系;
(4)評價化學學科中微粒行為和宏觀現象聯系。
由于考慮到教學目標與教學環節的一致性,同時按點的設計與目標中的名詞有對應關系。從學生課上按點的反饋和問題解決中問題的解答來看,教學目標制定的精準、合理,可有效地提升教學實效性。
“針對學情,以學定教,順勢而導”是為了解決第二問“學生怎樣到那去?”而采用的方法。教學應該是指導學生有方法地學習的過程,學生是主角,教師針對學情設計教學活動,以學定教,讓學生有方法地學。下面以“溶液計算復習”一課的教學過程為例進行闡釋。
1.明確目的
引導學生打開教學網站,查看“知識導學”欄目,復習在“溶液”一章的學習中所遇到的計算題題型,明確本節課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
2.知識前測
在進行復習練習前,出示兩道前測題,以了解不同學生對溶液計算基本計算式的掌握情況。

按點1屬于復習檢測型按點,旨在調查學生在復習階段對之前學習的知識掌握的情況,為本節課的學習作輔墊。預計答對比率:90%,實際答對率為:100%。

按點2仍屬于復習檢測型按點,但由于題中沒有溶液達到飽和這一限定條件,和按點1相 比,對學生思維的縝密性要求更高。實際答對比率為:75%。差異結果的呈現,給教師提供了教學調控的依據,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順勢而導的教學。如通過觀看微視頻對此類問題進行進一步深入的學習,或糾錯補缺,讓選錯的學生根據回答情況,進行適當地記錄,再向全體學生分享學習的收獲。
3.復習練習
此部分是本課學生學習的主要環節。導學案上的復習練習是根據本節課的復習要求由教師精選的,糾正練習是與之對應的變式題。在此環節,教師放手讓學生分層次地完成學案上的練習。學生在完成一段練習后,可點擊教學網站上相應題號的講解內容,完成糾錯練習。
4.本課小結
師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共同感悟有關溶液計算的問題解決方法以及題型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習智慧。
第三問“學生得到提高嗎?”而采用的方法。運用互動反饋技術可以實現當堂檢測、及時反饋、按需拓展,讓學生有延伸地學習。新型的學習是智慧的學習,更是快樂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潘瓊.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4.
[2][美]L·W·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羅黎輝 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