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連江縣曉沃中心小學)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線段圖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教學時,要用線段圖的方法幫助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模型思想。然而植樹是直觀的,用線段圖的方法是抽象的,建構植樹問題數學模型,對于小學生的思維來說,可謂是“抽象之中的抽象”。因此,如何運用線段圖,從具體——抽象——具體,深入淺出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以本節課的三個教學環節,談談如何有效借助線段圖,直觀形象地建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的。
線段圖 數學模型 植樹問題
線段圖是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媒介,它可以溝通數學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系。因而,《植樹問題》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模擬生活植樹入手,讓學生親眼目睹生活中的植樹和數學“植樹”圖形成過程,架起了植樹問題的生活原型抽象成線段圖的橋梁,將二者異曲同工之妙處展現在學生眼前。
在教學中,我在創設情境時引出研究問題,把例1的全長100m改為1000m并出示例題“同學們在全長1000m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 m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樹?”引導學生審題、猜測后,應用課件引發學生再現生活中植樹的場景。
師:我們先模擬生活植樹:1000m長的小路一邊“兩端要栽”,我們從最左端開始栽上一棵,然后隔5 m栽一棵樹,隔5 m栽一棵樹,照這樣一棵一棵地栽下去……(動態形成圖1)師:還可以這樣植樹:把每一棵棵樹都看作一個個點,從最左端開始畫,1棵,每隔5m畫一個點,2棵、3棵……(動態形成圖2),這樣就形成了數學上的“植樹”圖。
這個環節,從直觀的生活中的樹,逐步抽象成數學上的點,鮮活地再現了有趣的植樹的整個過程,從而自然地生成線段圖。植樹中“小路一邊”“栽樹的棵樹”和線段圖上的“一條線段”“分割點數”一一對應起來,讓生活問題得以數學化。學生對線段圖的表示過程,在具體的植樹過程不知不覺的形成,同時也為后續教學中的化繁為簡研究做了孕伏。
實踐證明,線段圖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實用性。教學中,有效地借助線段圖,可以使復雜問題簡單化,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植樹問題》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悟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我做了嘗試,課堂教學回放如下:
師:就這樣一直畫下去嗎?你有什么想法?
生1:要畫很久,很麻煩。
生2:如果一直畫下去,也可以找到答案,但很麻煩。
生3:因為1000m里面有200個5m,要畫好多點,得想其他的辦法。
師:也就是說路長1000m在這道題中數據太大,畫圖時比較麻煩。像這樣比較復雜的問題,怎么辦呢?
生:用簡單的路長來研究,找方法。
生:用簡單的路長通過畫圖,看看有沒有什么規律。
師: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路長入手,選取20m來研究。用一條線段表示20m,從最左邊開始種1棵,每隔5m栽一棵(教師板書線段圖過程)。
師:同學們,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20m平均分成了4份,有4個間隔,可以栽5棵樹。
師:是的,20m長的一條路,間隔長是5m,平均分成了4份,有4個這樣的間隔,可以栽5棵樹(板書:20÷5=4,要栽5棵)。
師:猜猜看,間隔數和棵數可能有什么關系?
生:棵數比間隔數多1。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感悟全長和間隔數及棵數的關系,接著安排學生自主選擇10m、15m、25m、30m的路長進行研究,并填表思考。
從而發現:全長÷間隔長=間隔數(平均分的份數);棵數=間隔數+1。
在此基礎上提出:現在你知道例1的猜測中哪一種是正確的?你是怎么想的?讓學生在交流中充分感悟到了“難事做于易”的化繁為簡和對應的數學思想,并借助如下線段圖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1”的道理。
線段圖還可以把抽象問題具體化,讓抽象的植樹問題數學模型通過線段圖變得具體形象。在《植樹問題》教學中,我既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植樹問題具體形象地呈現出來,同時通過線段圖引發學生再現生活中的“植樹”原型,豐富了植樹問題的表象,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讓植樹問題模型根植于線段圖中,印在學生腦海里。教學環節再現如下:
師:同學們,我們再回到剛才研究的20m栽樹的線段圖(圖3)。這個線段圖上的每隔5米的點都表示栽1棵樹(圖4),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植樹問題呢?
生:路燈、燈籠都是類似的植樹問題。
生:還有教室窗戶的安全防護欄、擺放的課桌、走廊的欄桿……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如果這個點是一盞路燈(課件演示),就是生活中的路燈(圖5),你能用這個線段圖編一道有關的植樹問題?
生:一段路20m,每5m安裝一盞路燈(兩端都裝),可以安裝多少盞?
師:誰還可以學著編的?
師:線段圖上的每個點想象成燈籠(課件演示),就是生活中的燈籠(圖6)
師:路燈、燈籠,這是不容易看見卻能“想象”的樹。
師:還有看不見卻能“聽得見”的樹,請聽(課件鐘聲錄音),植樹的棵樹是什么?間隔是什么?我們利用線段圖再聽一遍(圖7),誰能編一道有關的植樹的問題?
生:鐘聲共響20秒,每5秒響一下,一共響了多少下?
師:生活中還有不容易看見卻能“想象”的樹的植樹問題,請看(課件演示圖片)擺放花盆、同學做操的隊形、一棵棵種下的菜、人行道的斑馬線,等等。
師:橫著畫的線段圖,引發我們這么多的思考,如果將這條線段豎起來(圖8),你又會想到什么類似的植樹問題呢?
以上教學,巧妙地運用抽象的線段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引發想象,在編題、交流中,把看視單一的植樹問題,形象、具體、生動地讓學生再現出來,讓抽象的植樹問題模型生動、形象、鮮活,發展了學生的模型思想。